二、关于“错体”的分类
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错体”分为以下几类:
1、按印制工艺的不同阶段分:
①设计错体(DesigningError):由于票品的设计图出现了错误所导致的错体。
②版模错体(PlateError):由于票品的制版出现了错误所导致的错体。
③印刷错体(PrintingError):票品在印制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所导致的错体。
2、按票品本身的要素分:①图案错体(DesignError):票品图案上出现错误的错体。
②刷色错体(ErrorofColour):票品的颜色出现了错误的错体。包括票品图案中事物的颜色与客观实际不符合的以及在印制邮票时用错了油墨颜色的。
③纸张错体(PaperError):票品的用纸出现错误的错体。
④齿孔错体(PerforationError):票品的齿孔出现错误的错体。
3、按“错体”的性质分:①一般错体(GeneralError):指无意中的差错导致的错体。
②官方错体(OffieialError):指票品发行者为了一定的目的有意制造出来的错体。
显然,李文对“错体”的分类几乎包含了所有“变体”的类型。如果据此分类根本就无法区分“错体”和“变体”。主要由于李文对“错体”定义不准确,进而导致了其分类上也存在明显的错误:
1、分类标准有误。由于“错体”是印制前的差错所致,所以不能按照印制工艺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同时设计错体是由于设计的差错而产生的错体,不应归类于印制工艺的不同阶段。
2、按票品本身的要素分类。其所谓的刷色错体、纸张错体和齿孔错体,以及按印制工艺的不同阶段分类中的印刷错体实际都属于“变体”而非“错体”。
3、按“错体”的性质分“一般错体”和“官方错体”不妥。李文所指的“官方错体”在其之前必然是出现了无意中的差错导致的“一般错体”,票品发行部门只是为了防止投机等目的,有意对其大量发行而已。所以,现实中根本无法区分同一种票品的“一般错体”和“官方错体”,这样的分类也就毫无实际意义。
事实上,关于“错体”的分类不像“变体”那么复杂,就现实情况看,“错体”可简单分为:
设计错体(DesigningError):由于设计的差错,导致票品图案、文字等出现了错误的错体。
版模错体(PlateError):由于印制前制版的差错,导致票品的图案、文字等出现了错误的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