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革命王健民撰文回忆拥军封
王老很热情,根据我的建议,很快写出了胶东发行拥军信封的回忆文章,而且回答了我提出的几个相关问题。虽是随便地追忆叙述,却是一篇难得的邮史证文。其中的重要情节,都与我们原来掌握的文字资料相吻合。寄信人自己现身说法,这当然是考证胶东拥军信封的最好佐证了。
王老原稿,涉及个人经历和胶东历史情况较多,故篇幅稍长。现略加删节,纳入本文,以存邮史,以证邮封,并有利于胶东拥军信封的深一步研究和探讨。
重见五十八年前我寄出的“胶东拥军封”
王健民
感谢王景文同志寄来五十八年前我亲自寄出的家信复印件,特别是其中的胶东战邮拥军信封。勾起了我对战争岁月的回忆。
我现在是济南市的离休干部。1 925年生于山东荣成。我家世代为农,生活贫苦。十三岁(1938年)参加天福山起义。起初留在“三军”(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一大队政治部和民运会工作,后来,回到荣成县独立营。1944年调进胶东军区,先为许世友司令当了半年内勤通信员,后转军区侦通队。1945年“八一五”日寇投降后,又先后在特务团、侦通队、炮兵团干过。任过团级收发股主任,经常与战时邮局打交道。胶东保卫战期间,我部编入华野十三纵队,有幸参加了潍县、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重大战役。1949年华东全境解放后,留驻福建(对台)前线十三年,长期在部队做通信工作。1 963年转业回山东。
如今,我已年近八旬。虽近耄耋之年,但身体尚好,记忆力还行,特别是对早年的人和事,记得比较清楚。这符合老年人记远不记近的规律。景文同志让我回忆一下抗战末期使用拥军信封的情况。巧得很,那段时间,我正在胶东军区特务团和炮兵团作团级的通信收发工作,也就是部队的基层军邮。对战邮军邮业务比较熟悉。我团领发拥军信封,当时由我经手,大体情况都还记得。下面简单谈谈。
大家都知道,八路军实行的是供给制,没有薪金。“拥军优抗”是解放区的革命传统。部队寄信,从来不用贴邮票。不管是印制的公函信封,还是用废纸自糊的私人信封,只要加盖部队公章或“优抗函件”戳记,即可免费寄递。
那么,拥军封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抗战末期,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进一步推动“拥军优抗”工作,胶东区实行“拥军月”制度。 自1945年开始,把每年的阴历正月前后,定为拥政爱民,拥军优抗月。在“拥军月”里,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抗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宣传活动。
胶东战时邮局,除对部队实行多项免费优待外,还专门印制这种免费“拥军封”, 向部队官兵赠发,用于战士贺年。1 945年1月和1946年1月各发一次。到1947年,由于蒋军重点进攻胶东,形势紧张,战事频繁,拥军信封断发。
拥军封的分发手续是:由部队统计好人数,到战时邮局领取,回来由团收发室(股)召来营、连文书领回去发到战士手中。按不同的亲属情况(看父母、外祖、岳父母是否都有),每人2—3个,多数人只能分得两个。
拥军封的主要用途是给亲属贺年。因是邮局专印赠送的,上面已印有”拥军函件免费寄递”或“免费1角”宇样,不盖部队公章也可免费。但因大家对它特别珍爱,团里统一收起来后,一般的都认真加盖上“优抗函件”戳和军邮日戳,用战邮局发给的邮包装好, 由交通员送到就近的战时邮局,再由战邮局分拣发走。
当时我负责收发,我团的公文、密件、信函、包裹以及报刊,全经我手,领发拥军信封当然也是我的任务。记得拥军信封我每年领两个,两年共寄出4个。这次所发现的,是1946年寄给我母亲的那一件。发此信时,我清楚地记得,军区特务团驻莱阳城小慈庙,距胶东战邮管理局比较近,所以能盖上管理局的“胶东战邮”日戳。
景文同志还询问几个有关问题,我根据个人所知尽量回答:
先说封上的“优抗函件”木戳和“胶东军邮”日戳,它们都是由我掌握加盖的(戳由战邮局刻制发给部队团级使用)。记得“优抗函件”戳不久被战邮局收了回去,免费戳记仍用部队公章代替。胶东军邮日戳的代号是分数形式,分母“G”代表“胶东”,分子是各部队的代码。“12/G”肯定是特务团,“21/G”是炮兵团,“4/G”可能是五师十三团,“11/G”可能是司直各部队。其余的记不清了。
再说1 945年胶东战邮局印发的纪念任常伦免资封,我不但知道,而且我也分过、使用过。这种封。开始总共印制1万个,每人发一个,只发给军区直属部队。后来主力部队因为得不到,反应很大,又加印了五千个补发。
至于“胶东英雄封”我也了解,但它是发给工农战线上劳模的,一般战士得不到,我也没有。
老母商寿,1998年(93岁)在老家去世。当时我并不知道家里还藏着我早年的这批家信,是去年我弟弟收拾老屋时发现卖掉的。现在,我意外见到了战争年月自己亲手写的这几封信,听说它们具有了见证历史的价值,成为革命文物,心里特别激动,非常高兴,虽是无意造成,也好像是一种“贡献”。我从十三岁就参加革命,那是历史环境造成。南征北战数十年,虽无大的建树,但,始终兢兢业业,竭尽全力, 自问无愧于心。老年离休,生活无虑,怀旧之情屡屡产生,茶余饭后,常与老同志们回忆往事,也算是一乐。今日重见此信封,我认为它是我八十寿辰最好的生日礼物。
感谢发现、收藏和研究我这批家信的同志们,他们在保存历史文物的同时,也为我个人增添了晚年的豪情和乐趣,激发了我“老有所为”的信念和决心。
2003年6月
王老此稿,使我增长了不少的战邮和军邮知识,成为我今后研究胶东军邮史的参考材料。
寄稿同时,还附有一信,介绍他的近况,说明他的心境,表达对我老年还研究党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2003年底,我趁赴省(济南)参加集邮学术会议之机,终于到了他的家里,我们畅谈了一个上午,收益颇丰,并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