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封片简论坛集邮收藏综合讨论区【集邮文献与文摘】--与中华集邮文献网合办 → 《集邮传真》


  共有3886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集邮传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5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8 10:21:42 [只看该作者]

52.张包邮话

  1942年初,金竹邮票会尚未成立, 我交往的邮友还不太多,其中有一位陈家骧君认识较早。说来事也凑巧,他是我与张华英结识的媒人,星期天多去他家中玩。他与上海陈复祥、张包子俊、 福州的陈永蕃都有来往,手中的邮品也不少。他当时在西南公路局供职, 业余还交流邮品。一次我到他家,除参观邮票外,见他桌上有份第1期《邮话》,我读了之后,如获至宝,就要了回来, 便按址写信寄款到上海爱文义路福田屯(村)71号奥伦多邮票公司订阅。

  《邮话》每月1期,8开单页,由经理张包子俊先生任主编, 1~36期为月刊,37~44期改为不定期,全份为44期,从1942年1月1日至1946年5月31日停刊,历时5年。

  第1期陈复祥先生写的《邮商与集邮家之关系》一文,分析全面,他说:“富于学识经验之邮商,可以惠而不费之代价,造成其主顾,成一伟大之集邮家。反之,邮商之自私自利,甚或有欺骗性者, 则可使将成之集邮家忿而辍集,是故集邮家之成就,全在邮商之手。 ”说明守信用邮商存在之必要,以及集邮者与邮商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第2期起,差不多每期都有《上海邮市动态》, 对邮市的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并适时报导邮市价格,灵通信息,作为购藏之参考。沪上许多名家都为《邮话》写稿, “邮史矿”张赓伯的《无尽藏室邮话》,按期连载,佳作累累。叶颂蕃的《余之集邮史》登了7篇, 不少掌故。接着陈志川的《邮途末技篇》登场,其中有3段“如何研究”很有参考价值。倪宣文的《红印花珍品谈》连载3期,娓娓如数家珍。其他重要的邮学文章有《清一次邮票刷色之研究》、《蒙疆邮史》、《中国版百城发行因果》、《万寿纪念票之研讨》。 此外还有钟笑炉的《集边小志》,马任全的《余之集邮年纪》。

  我存的一全份《邮话》送了任尔勤,但缺43、44两期, 后遵义钟裴英为之配齐,诚属不易。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5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8 10:25:13 [只看该作者]

53.加入新光

  新光邮票会成立于1925年冬,我那时才8岁, 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虽然在叔父家见过“龙头”(邮票),却并不知道可以收集,只是跟左邻右舍的大朋友一起玩玩香烟画片。

  1942年金竹邮票会成立后,与集邮界的交往有了扩大, 同时在《邮话》上读到邮会的介绍,其中有新光邮票会。新光邮票会原址是在杭州严衙弄2号,创办人有张包子俊、凌能夏、李弗如、郑汝纯、蒋伯埙等。“七七”抗战后, 于1938年迁至上海。上海许多新老会员参加进来,声势大震,扩大会务, 恢复会刊,举办邮展,举行拍卖,会员因之猛增。1948年会务停顿,而拍卖一直维持到1952年。

  我参加新光邮票会是在迁沪之后, 现手中还藏有会员证4枚:普通会员证两枚,浅黄色底,一张费5元,一张会费10元;永久会员证两枚,粉红色底,一张收遇100元,一张收5000元。 5000元的会员证大型,有钟笑炉先生的私章, 并注明:“收补肋费五千元”,永久会员只须缴一次费,故称补肋费。我的会员证号是1830号。会刊《新光邮票杂志》在25年中共出版16卷, 先后用过《邮票新声》、《新光月刊》、《新光钱币杂志》、《新光会刊》、 《新光年刊》等名称。还出版《中国邮戳记略》专著。自入会后的会刊都按期藏有,唯缺入会前的会刊,我乃向会中补购, 向邮商目录中函购,结果还缺数期,可见集刊比集票难。

  新光邮票会在1985年于上海、 杭州两地举行新光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我路过上海有幸参加。 1989年新光成立65周年在杭州举行庆祝会,张包老来函邀请,因事未能参加,耿耿于怀,但原贵阳老会员袁怀德(现住长沙)及丹阳老会员汤通庆、 刘生霖均专程前往,寄我纪念封,略感心安。

  为了纪念新光邮票会成立65年,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新光邮刊荟萃》,主任选编张包子俊,执行选编林衡夫, 我有一篇旧作《集邮概论》被选入“邮学”栏目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5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8 10:25:33 [只看该作者]

54.花甲之庆

  我国邮会有资格庆“花甲”者,中华、新光,甲戌3大邮票会也。中华邮票会与新光邮票会同庚,均在1925年成立,但生日一在夏一在冬。

  1985年适逢两会花甲大庆, 中华邮会因当年入会条件较严,会员不多目前健在者廖若晨星,无人领头,故未举行活动。新光邮票会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健在的尚有300多位, 加上创办人之一的张包子俊老寿星,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副会长,威望所在, 号召力强,故斯年集邮联在上海为新光举办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我适赴京开会,闻讯决定绕道赴申,以老会员一分子参加盛会。 庆祝大会设在青年文化宫(原大世界)国际厅,可惜规格不大下式会议只有半天,邀请会员的范围也只限于上海,连发源地的杭州也只好另择日期庆祝。我以一个不速之客来到会场,蒙唐无忌同志补发一请柬,幸免被拒门外,由于申友陈达文给我弄到当日下午的火车票,所以午宴、 拍卖及杭州之会都未能参加,既抱歉又遗憾。

   在会场墙上的琳琅贺词中, 最令我瞩目而惊讶的是老友郁铭之先生所题的“宏扬邮学”。故人无恙,客居台湾,今睹亲笔题词, 见字如见人。回忆40年代初,贵阳邮人荟萃,创立金竹邮票会, 时郁铭之在四川綦江工作,闻讯入会,并为《金竹邮刊》撰稿, 因之建立了邮谊。有一次他赠我一把亲手制作的不锈钢邮票镊,小巧玲珑, 质轻薄而弹性强,夹取邮票非常得心应手。可贵的是上面凿有“TO MR.KUO”及“FROM.M.T.YUH”的馈赠姓名, 这把邮镊我一直使用了50多年,政局天翻地覆,人间沧海桑田, 这把永不生锈的邮镊伴我数十年,为我的集邮服务,每当在手, 怀念故人之情油然而生,海峡相阻,只能寄相思于雁行,慰友情于邮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朝一日,或聚首半屏山,或相逢在黄果树, 斗室促膝,共话邮事,慰生平于古稀,添邮坛之佳话, 为“宏扬邮学”献余生。现郁君侨居美国,时有来信。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5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8 10:26:08 [只看该作者]

55.国粹邮刊

  《邮话》在1942年1月创刊, 是奥伦多邮票公司对外宣传刊物,以经营业务为主,兼刊邮学文章。 同年3月1日出版的《国粹邮刊》,乃是国粹邮票公司的邮学刊物,主办人为陈志川。此刊之发刊词中说:“本刊以研究邮学为立场,不作营业上的宣传, 按期发表国邮研究史料。”

  国人集邮的爱好,在时间上迟于欧美一步, 加上我国海关邮政为洋人所把持,当年发行的大龙、小龙、万寿、红印花暂作洋银等珍贵之品,流落海外,国宝外溢,使国外许多专家能掌握大量邮品, 聚精会神地研究我国早期邮票,国人反而缺乏研究。 中国发行的邮票外国去考证,可说是国人之耻。

  自从中华邮票会的《邮乘》、《邮学月刊》、 《邮典》出版后,发表许许多多研究华邮的文章,使华邮身价大增,提高了国际地位,但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一步探讨。《国粹邮刊》的创刊, 是期望继续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以发扬光大。

  《国粹邮刊》自创至1946年6月,共出42期,即每月1期,我也随《邮话》之后,成为《国粹》一读者。初时我还以集西邮为主,但《国粹邮刊》上的文章,我还是非常爱读,这对我由集西邮转入集华邮,在思想上有促进作用,在邮识上有启发作用, 为转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国粹邮刊》主人陈志川先生,除重视华邮的高深研究外, 还为普及集邮知识下了功夫。他所写的《她的集邮生活》, 特辟1/4的版面连载,从开始集邮说起,到如何从信封上取下邮票, 对邮票的新旧、品相,各种必备的集邮工具和其用法,水印,变体, 直到邮票的整理,邮集的配置,加入邮票会,参加邮票拍卖,集邮座谈会, 购置邮学书籍,参观邮友邮集,参观邮票展览等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加上有许多插图,读来引人入胜。后来出版单行本, 更是一本完整的图文并茂的集邮入门好教材。铜版纸精印,数量不多,可称珍本。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5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8 10:26:59 [只看该作者]

56.中信版票

   《国粹邮刊》在上海出版后,我虽是一个长期读者, 因该刊以研究我国古典邮票为主,我对早期票收藏贫乏,故未投过稿。后来一想,介绍一些近期票也是发扬“国粹”,于是写了一篇邮文,题名为《中信版票》,从第33期开始,分期连载至长36期, 此稿于1944年5月10日寄出,到达上海时,已是“国粹邮刊”32期付印之日,该期“编辑人语”说:“自绿衣人递到,南北相隔万里,有此声气相通,开缄色喜,伸纸神欢,庄诵数回,趣味横溢,内容切实华贵, 诚近代票中重要之史稿也。”

  《中信版票》一稿,我分名称、图案、版式、版铭、种类、纸质、刷色、齿孔、暗记、变体10段阐述中信版票的全貌。稿寄申后,陈志川先生复请钟笑炉先生参注。收集中信版票,我在内地,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得天独厚之便, 而笑炉先生与全国各地邮友广泛交往,邮票来源丰富,我所有者彼可能缺, 彼所有者我可能缺,一经参注使拙文更添光彩。 诚如编者所言:“复经钟笑炉先生批注,考证更为翔实,一稿两读,名家执笔并刊,足称双绝。”

  中信版票是抗战时期在大后方所印的一套非常重要的邮票, 也是面值最多的一套。计有:1角,1.6角,2角,2.5角,3角,4角,5角,1元(绿),1元(红),1.5元,2元,3元, 4元,5元,共14种。

  由于抗战时期,后方印刷设备简陋,加上物资亦甚匮乏, 故印刷用纸多为土纸(分条纸、云纹、无纹),间有道林纸(分国道林、外道林、白软薄道林),故分纸有30余种。齿孔也很复杂,从10. 5~13.5度,还有些横直齿度不同者, 与纸质交叉接近以各种变体、趣味品,就更异彩纷呈了。

  中信版票在后来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改作伍角”“划线伍角”“国币改值”“长框改作”“金圆改值”等改值票中大显身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5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8 10:27:57 [只看该作者]

57.16分粗齿

  中信版中山像票是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处承印的第1套邮票, 而1角6分又是第1套中的第1枚。 当时内地国内平信邮资为16分(1941.11.1~1942.10.31,初时为15分,旋改为16分)。故最早出售的也是16分,以重庆为准, 首日为1942年9月15日。

  时邮政总局鉴于邮政亏损太大, 拟从1942年11月1日起加收附加费1元, 准备用刚刚发行的16分票加印“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字样后,按1.16元出售。于是在1942年10月9日电告各地邮区停止出售这种16分票,故出售不到1个月, 所以在全套邮票中的价格是最高的一枚,而其中粗齿票则更为名贵,与细齿相比, 约高数十培或百培。从出让情况看,很多流通目录的中信版全套,大都缺16分,细齿尚且如此难配,粗齿就更少见了。

  约在1942年9月下旬,有一朋友从湄潭县来, 在当地邮局为我购得50枚16分票,印刷很粗糙, 适逢桂林王劳生先生来信托我代购16分票,我不及去邮局,也没有细看,就随手撕下一个方连后,乃全部寄给王君。第二天有邮友过访,问我收到什么新品种, 我说有中信版16分票,他打开我桌上的插册,端详一番,并用量齿尺量了一下, 说是10.5度粗齿,向我索取。我说已扫数寄给王劳生先生了。他听后建议我立即写信要回来,我当即去信告知之此间邮友需粗齿的16分, 请将寄上的退回,并告之回信时各贴细齿、粗齿挂号付邮。

  王君接我第二封信时,收到的邮票尚未碰动,除贴两枚外, 如数寄回。收到后我除了寄上海钟笑炉先生一个四方连外, 所存都为筑友瓜分,他们来时,我即取出由他们自己撕开,有的要双连, 较多者要方连,个别人撕去六方连,最后只剩下八九枚了。现在回想起来, 集邮贵在互肋,他人肋我,我肋他人,过去不知何组织有“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口号。同时王劳生虽是邮商,商业道德高尚, 能全部退我而不截留。后来他过筑去渝,我俩形成挚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5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8 10:28:29 [只看该作者]

58.齿度揽胜

  中信版票不但纸质变化多,而且齿孔也非常复杂, 单式齿有10.5度、11度、11.5度、12度、12.5度、13度和13.5度7种。10.5度、11度、11.5度为粗齿; 12度、

  12.5度为中齿;13度、13.5度为细齿。异度齿有10. 5×11度、11×13度、11.5×12度、12×12.5度和13×11度5种。合计12种之多,一套邮票14种,几乎成了1:1了。

  现按齿度分类如下:

  单式齿:

10.5度 有:16分、20分、30分、40分、1.5元;

11度 有:16分、20分、30分、40分、红1元、

1.5元、5元;

11.5度 有:20分、50分(分大小孔)、红1元、1. 5元;

12度 有:50分、红1元;

12.5度 有:10分、2元(大小孔)、3元、5元;

13度 有:10分、16分、20分、25分、30分、

40分、50分、红1元、绿1元、1.5元、2元、3元、4元、

5元;

13.5度 有:50分。

  异度齿:

10.5×11度 有:16分、红1元;

11×13度 有:40分、50分(大小孔);

11.5×12度 有:20分;

12×12.5度 有:50分;

13×11度 有:20分、30分、40分、50分、红1元。

  这些不同齿度的邮票,在1942年要皆备,也须大费周折。 以上是根据《中华民国邮票目录》、 《中国邮票图鉴》及《旧中国切手图鉴》三书综合而成,扣书所载多有出入,可供参考。

  中信版邮票齿度这样复杂, 可见当年中央信托局印制处的设备是东拼西凑的。中信版票的发行日期为1942年9月15日, 我第一次集得16分的新票是从湄潭来的,齿孔为10.5度。 旧票见有湄潭1942年10月16日、遵义1942年10月28日,均11度粗齿。 细齿13度旧票见有贵阳1942年9月26日、 晴隆1942年10月16日、安顺1942年10月26日。 可见当时在贵州邮区已较普通发售使用。16分虽在1942年10月9日停售, 因用户手中有存票,故日戳在10月9日之后仍见贴用, 但超过10月的尚未见有,也录之以留鸿爪耳。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5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8 10:30:28 [只看该作者]

59.五卷一期

  从《国粹邮刊》引出“中信版票”, 现又回过头再谈《国粹邮刊》。自上海停刊后,主编陈志川君移居香港,接其来信告之,准备在香港复刊,改为书本式,向我征稿, 我在匆忙中撰写了《论黔桂红字加盖票》寄港。写此稿时,我还到乐景武先生家中, 借他珍藏的“黔”字5元横四纵五的20枚大方连拍成照片,作为文章插图。文稿寄港后,陈君来信大喜,但告之五卷一期已发稿,准备在第二期刊用。 不久他寄来五卷一期的校样稿,真乃佳作如林, 其中复刊词写得情意切。

  1950年4月《国粹邮刊》五卷一期正式与读者见面, 蒙远道惠赠,封面为摄影大师郎静山名片,为一枝发芽的柳树,刊名为邮王周今觉所书。主要著作有方业光节译的《费拉尔与中国邮票》, 陈志川译的《论1894年万寿纪念票之发行》, 研究文章有吴乐园的《万寿小字九分作一角倒盖票之成因及全格枚数商讨》;陈志川的《再论万寿及小龙加盖小字之版式与程序》, 原《国邮见闻录》再次与读者见面。汪松林的《台湾光复邮票之发行史(上)》, 马杰礼的《读许曼氏福州飓风票有感》,孙君毅的《论齿孔》,黎洼生的《单位与基数票使用释义》。这期介绍了3位中外知名邮人, 《今觉先生之謦亥》、《香港邮学巨擘肖作斌》、 《记世界名集邮家骚尔纽伯利之逝世》。此外有香港集邮之近况,集邮小说有《邮宝珠还记》等,不胜枚举。如果你还保存有这本杂志, 可以欣赏到纽约版中心倒印的二元全张的全貌,它是在拆散前摄影的,当时可说是有心人的杰作。

  可惜《国粹》五卷只出一期而寿终, 故我写的《论黔桂红字加盖票》也就未能刊出, 但在一期上已做了预告曰:“北京新版帆船宫门式黔桂字票为近年来我国邮坛最新发现之课题,曾为学者所重视, 而认为研究邮近期票之资料,作者对此项加盖票收辑珍闻,网罗散轶, 阐述透彻,诚为不可多见之邮学名作。”后此文由陈志川带到台湾后才刊出面世。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5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8 10:31:07 [只看该作者]

60.桂水黔山

  广西简称曰“桂”,以水著称, 主要有西江及其支流郁江(邕江)、柳江、桂江。山水甲天下的漓江即桂江的上游。贵州曰“黔”,境内多山,如苗岭、大娄山、武陵山、乌蒙山等。两省相连, 有“黔桂铁路”贯通。

  辛亥革命后的中华邮政印制的普票,先后共发行3套, 分别称“伦敦版”、“北京版”及“北京新版”,简称民一、民二、民三。其中半分至壹角的图案为帆船;壹角叁分至伍角为农获图; 壹圆至廿圆为北京国子监的圜桥门,俗称“宫门”。 在1915~1933年这定时期中,由于很多省份币值汇率不同,为了防止利用邮票套汇(旧时很多商店的小宗邮购业务,可以寄新邮代洋), 故先后在帆船票上加印“限新省贴用”、“限滇省贴用”、 “限吉黑贴用”及“限四川贴用”。 后来在北京新版宫门式元数票中发现红色加印“桂”字和“黔”字的加字票,从性质看有限省贴用之意,但没有低面值者,应当是另一种原因而加字的。

  “桂”、 “黔”红字加盖票是北京邮政总局委托白纸印制局加盖后,分发到贵州、广西使用。发来贵州的只有1、2、5元3种,10元、20元存总局库中未下发。广西的则5种发齐。 由于发行时鲜为人知,邮人手中所存者多1元、2元者,全套若干, 讳莫如深。1944年美国罗斯福4次联任后病死于任内,他是一位知名的集邮家,其遗集被公开拍卖,丁照临兄由美弄得两册拍卖目录, 书上印有“黔”、“桂”加字1元、2元、5元、 10元及20元的全组照片。这样全套新票才第一次公开露面,由不见经传而盖棺论定, “黔”、“桂”字票收入国家邮集,是属于琥式发行的加字票。

  关于黔桂加字票的具体发行日期尚未弄清楚, 在旧票上最早的有1926年10月桂林戳,贵阳日戳最者见有1931年4月2日。 1948年交通部在南京、上海举办邮展时亦展出全套, 在展品中注明为1932年发行,肯定是不对。 也有人说是1923年4月12日,但未能提出有力证据。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6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8 10:31:30 [只看该作者]

61.交换古邮

  1945年夏,有一邮局职工过访,携来旧票一包,向我求售。 我打开一看,都是一些元数票,品相很佳,纪念票有新生活运动、 邮政开办40周年、庆美、民国创立30周年的1元票, 普票则有加盖红色“黔”字5元10余枚(1元、2元无)。 当时我曾与仲梓庭兄合作搞维多利亚邮票公司(名字好听,实际是每人拿出一些复品, 在《金竹邮刊》上刊登出让目录,只登两期后因仲君离筑而流产), 为了充实让品,我就全部收购,平均每枚500元。 由于当时对这种加字票不见经传,认识不足,其身价似乎与不加字者相同, 甚至还低一些似的。在维多利亚公司第二号目录上,登出的售价为600元, 而期的新版帆船票0.5分~5元22枚售价为1000元, 邮政40年1元售价为1200元,可见“黔”字5元票的价格是极低的。 价虽廉而问津极少。一日过访乐景武兄,提及“黔”字5元票, 并取出一个4×5的大方连给我欣赏。同时告之美国一邮商来信征求这种加印“黔”、 “桂”字邮票,你存有10余枚,也卖不起价, 不如寄几枚去交换一点早期国邮。我觉得很有道理,随后我就送去5枚, 大约3个月后接到美国邮商回信,据景武兄告之, 美国老邮商收到“黔”字票后很高兴,他寄来了光复、区和新票各一套, 清日本石印墨绿5角新票1枚作为交换。当时我也十分高兴,认为我花的钱不多, 获得一些自己所缺的邮品,是非常划得来的。 如果按1988年《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与1990年《中华民国邮票目录》上的标价,就要吃亏3倍多了。 记录如下:墨绿5角新1400元、光复全套2000元、 共和全套900元,共4300元; “黔”字5元旧票每枚3500元, 共17500元。俗说早晚行市不同,此一时彼一时, 无所谓便宜与吃亏。这种红字加“黔”、“桂”票日益引起人们重视, 变敝帚为珍品则可喜的。后来有一位邮友用1元、2元者换去我两枚5元, 看来也是吃亏,实际1元、2元者难觅。

 回到顶部
总数 12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