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封片简论坛集邮收藏综合讨论区【集邮文献与文摘】--与中华集邮文献网合办 → 郭润康先生巨著《集 邮 讲 话》欣赏


  共有1999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郭润康先生巨著《集 邮 讲 话》欣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3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6:39:34 [只看该作者]

 

二十九、邮票的品相

“品相”原文为C。ndi“on,作为名词有状况、环境、条件、地位等含义,我国集邮界意译为“品相”,非常形象。相指容貌,品指体察与品论,中国有句成语“品头论足”,可以作为“品相”的准确注解。故邮票的品相好比邮票的相貌,打—·个比方犹如人的外貌与仪表,或商品的标签与包装。故“品相”是指邮票的外观质量,与邮票的设计、雕刻、用纸、用墨、印刷质量无关。集邮者购买或交换邮票时,常常挑三拣四,挑的就是邮票品相。

“品相”是集邮学领域的专用名词,一般辞书、词典没有这个词目。

衡量品相不好的邮票,可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分析:

1、污染:邮票表面或背面,局部或大部被红、蓝墨水、油垢以及浆糊中的防腐剂弄脏;邮票水湿、践踏、接触地面出现污损者;遇潮或气温高使背胶走油、熔化产生霉斑霉点者;邮票未于透插入邮册后生霉者;欣赏邮票时吸烟,烟灰溅落邮票上出现焦斑者;打泼茶杯使邮票渍黄者,均属污染。信销票上的日戳盖得太浓,使票面墨黑一片亦属污染。信函上的邮票原寄局漏盖日戳,到达投递局时用墨笔、原子笔划销者,一般不宜选人邮集。双戳的信销票也认为是品相不佳。

2、破损:是指邮票有剪破、折断、撕裂等现象,书蠹蛀孔者;用大头针别邮票者,我曾见过一枚《贵妃醉酒》、型张,用大头针别过,出现两个孔与锈迹,甚是可惜。邮票正面图案受到磨擦、擦伤图案者。

3、揭薄:将邮票从信封上、邮件上硬揭、硬撕造成背面揭薄者;或因浸洗时间短,尚未泡透即用力分离;或贴过胶水纸的邮票,取下旧胶水纸时不注意,都会产生揭薄现象。纸质松软的邮票,在水浸泡后最易发生揭薄,须特别注意。揭薄邮票在表面看不出毛病,必须临光照看,就会毕露。

4、齿损:即齿伤之意,如在撕裂时不慎出现断齿、孔裂;或因将邮票插入邮册时硬塞,使齿头卷曲,棱角变圆者。齿孔打偏使图案偏离不居中者(如齿孔打偏位置进入图案上者,即属变体;缺齿指缺少部分齿孔者,亦属变体)。

5、折痕:指邮票受到机械或人为的折压,使邮票留下折叠痕迹或皱纹者。背胶质地特厚者的新票也同时带来折胶现象。

6、剪坏:无齿邮票在剪开时剪得不整齐,或与图幅剪齐都属缺点。分裂有齿孔邮票应顺齿孔线使之自然分开,但有人却用剪刀来剪齿孔,使齿尖变秃,破坏齿孔的自然美。将有齿孔票剪去齿孔冒充无齿,乃是伪造。

7、胶损:新票的背胶发生“碎胶”、“脱胶”现象者。背胶被纸粘牢,或邮票受潮互相粘结者,为了分离只好将背胶洗去,均属胶损范围。

8、变色:邮票刷色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接触酸性、碱性等化学药品后发生变色者。如绿色变成蓝色,橙色变成黄色,称为化学变色。如邮票放置不妥,在一定湿度、温度条件下生长霉菌,也有可能使刷色发生变化,这是生物因素引起的变色。胶液、浆糊中的防腐剂以及本身发生霉变,亦会引起变色。

9、褪色:亦是刷色受到外界环境引起的色变现象,但不改变颜色,只发生颜色褪淡,程度深者可使颜色消失。主要是紫外光线的照射所引起,是一种物理现象,可称“光照变色”或“日晒变色”。邮票褪色,随油墨的品种不同差异很大,某些稳定性低的油墨易于褪色。

有些油墨溶于有机溶液、油或水 (极少)者,如接触到这些溶媒亦会发生褪色现象。

用粉面纸印的邮票入水亦会褪色或退尽。胶上印的邮票入水后随着胶体的溶解而退去。

变色、退色是指邮票保管不善,处理不当引起的品相问题。如利用不法手段,故意使邮票变色或退色谋利者,属于“变造”,是——种违法行为。

以上都是属于“品相”不好的范围。品相好坏直接影响到邮票的身价,故举办邮品拍卖,须将拍品陈列出来,供竞拍者鉴赏,除鉴别其真假外,品相至关重要。

如何才算一枚(套)品相好的邮票,它要求票面干净、载体坚挺、图案端正、刷色鲜艳、齿孔整齐、背胶完好。对于信销票除上述要求外,还要求纸质完好 (没有揭薄),邮戳清晰。

邮票品相的好与次常以等级来表示,但各家标准不同,从分五级到八级:

5级:极品上品佳品优良良好

6级:最上品上品次上品 中品 下品 劣品

7级:极优品最上品上品次上品中品下品劣品

8级:极品上品优品最佳品佳品普通品劣品损坏品

品相的级与级之间有一定相对忭,缺乏严格的准绳,故分级不宜太繁,我认为五级较好,因劣品、损坏品已失收藏意义。

品相越好越受人欢迎,不好的属于“瑕疵票”,收集邮票要求品相良好,是高水平的追求。但一些名贵票,特别是孤品,就不能苛求,因遇上已不容易,还有一些紧缺之品,不易集得,如果遇上品相不理想也不要屏弃,可暂时保留在邮册中,等待有机会遇到好的再更换。评价邮票品相好坏是以单枚为单位,如果一套邮票中,夹有一、二枚次品,就会影响整套的身价。

在讨论邮票品相时,还有一些问题是需要讨论的:

①凿孔邮票,是指在邮票的中心部位凿出文字、字母或简单孔洞。有的作为公事邮票,有的为一个公司或团体所专用,亦有表示注销者。这种凿孔邮票,有人认为破坏邮票的完整而不集,亦有专收集这类邮票者。

②修补邮票,将有缺陷的邮票,经过修补、整容,使之恢复完整,在国外有许多“邮票手术家”技艺超群,可将一枚残破的邮票修补复原,犹如中国裱糊字画——样,能使残卷复原。此种修补邮票,须用高度精密仪检查方能发现。修补邮品是属于“变造”还是“品相”其说不一。

③品相、趣味品、变体三者之间多有瓜葛,如齿孔打偏,从品相言是次品,很多人作为趣味品收藏,如果打得过偏,进入图案,则形成变体了,故要具体区分。

  邮展评审规则上有“印象”分,其中除对编排、文字书写要求外,也包括邮票的品相。一切其他邮品,如封、片、小型张等也同样有“品相”的要求。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3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6:40:02 [只看该作者]

 

三十、林林宗宗的集邮品

集邮、集邮,就是以邮票为主要的收集对象,无容置疑,特别是在集邮活动发轫之初更是对的,因大都单纯收集邮票,如1852年温地美伦把集到的88枚邮票,装在镜框里在比利时京城布鲁塞尔展出,这是在邮票诞生12周年之后第—次公开的邮展,可作佐证。但随着集邮活动的全方位扩展,集邮者不仅仅收集邮票,还要研究邮政史、邮票史、集邮史。单单依靠邮票就显得天地很窄了。因之集邮的收集领域在不断扩大之中,邮政部门和有关组织也不断的发行新的集邮品种,于是形成—个邮票以外的、庞大的“集邮品”家族。

“集邮品”这个词的概念,时有争论,有的仅以邮票为主,包括封片;有人认为不包括邮票,泛指邮政发行及集邮组织发行的有关收藏品。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广义的说:凡属与集邮相关的收藏品统称之为集邮品。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直接与邮票有关的邮品,如封、片、戳、卡、折、小本票等,它们依附邮票(包括邮资图)而存在,其中依其性质又分为有邮政意义,如封、片,没有邮政意义如折、卡。另一类间接与邮票有关,如国际回信券、附加赀凭证、各种签条(快、挂、航等)、代封票、封口纸,各种邮政单据——般可不依附邮票而存在。狭义的说,专指具有邮政意义的集邮品。

本文所介绍的“集邮品”,是指邮票以外的各种有关或相关的集邮品。

1、邮政史料和业务单据:就其种类言包括各种邮政业务登记单、包裹清单、汇兑汇票及通知单、催领单、批条、欠资通知单以及邮政业务的宣传品。如收集清代的排单、火票;老解放区的邮政公告、单据;中华邮政的邮政单式;新中国邮政的公告与单据。有些属于革命文物、历史文物或档案资料。1987年开办国内邮政快件时,我除集封外,还特意收集有关宣传品、各种邮政所用的登记单式,收集贺年有奖明信片时,也注意收集各地印发的宣传品。

  邮政业务上有许多标签、小条,虽是非卖品,形式也较单调,如航空、各种快件、挂号、包裹、保价、纸包等签条。还有封口纸、代封票等。目前出现的国内邮政快件签条,附加费标签,其上带有资费,更值得收集研究。

  2、封:实寄封是很重要的收集品种,是研究邮政史的第一手资料,故“首日实寄封”是最令人瞩目的,在新邮发行首日,或在开航、通航、通间等第一天寄发的信件属之。还有各式各样的纪念邮资封、美术邮资封、快件封、附加费封、邮资已付封、公事封、军邮封、欠资封、生肖封。高档的收集有黑便士封、大龙封、红印花封、对削封等。要研究老解放区的邮政史、邮票史则收集区票封乃是当务之急。民国初期的封,建国初期改1——改10的封,普I——普5的封,文革时期封,都应该努力发掘。邮筒是折叠式的带有信笺的封,故称“简”,有普通、航空、纪念、美术、宣传等品种,又分别分为带邮资的和不带邮资的。邮筒在国内印制较少,国际上较为流行。

3、片:即明信片,与封是姊妹集邮品,常常“封片”并称。片的种类也很多,分普通、纪念、极限、风光、贺年、美木、军邮、礼仪等。普通为素底,其他多为彩色。又可分别为带邮资与不带邮资。目前利用邮资明信片加印有关纪念文字或图案者甚为风行,因未改变邮资画面值,可称“加字明信片”。今年发行的壬申贺年(有奖)明信片,由于品种多数量大,掀起了一个收集明信片的高潮。

4、戳:邮政用戳也是集邮品中一项重要的收集内容。邮局专用的戳记有日戳、纪念邮戳、副戳三大类。纪念邮戳设计新颖,邮刊、报刊常常专文介绍,故深受邮人喜欢。风景口戳是当前又一热门收集,《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均辟专栏系统介绍。作为邮政史、邮票史的研究,则普遍日戳的收集、整理、研究就更有意义,早期的如海关戳、八卦戳、干支纪年戳。近期的有地名戳,如收集长征路线的地名戳,十二生肖地名戳,用革命先烈命名的地名戳,如叶挺县、志丹县非常可贵。有人收集366天的日期戳。日戳中的邮资已付戳、火车邮局戳、军邮日戳、邮资机戳、临时邮局戳都有人专门收集。副戳不下数十种,常见的有欠资戳、邮电公事戳、航空、挂号、印刷品,信箱开出戳、自愿多贴戳、退件戳、查询戳,以及各种各样的宣传戳,如“寄信请写邮政编码”等。

5、折:即“邮折”,是以硬卡纸制成折叠式的小本,一般2—3折,可以开合,贴上或插入成套的邮票,有时加盖纪念邮戳,封面与封底多印有与邮票相关的图案,很是美观,内页供贴票和简要说明,虽无邮政意义,由刁:史料性、艺术性、欣赏性、知识性比单独的邮票强,不仅有人喜集,且有专门收集邮折的。作为馈赠,不失是一件好礼品。最有趣的生肖邮折,首先由广州邮票分公司设计,于1982年发行,可以每年贴生肖票一枚,十二年贴齐一轮,普遍受到邮人喜爱,特别有“金猴”挂帅,更是纸贵洛阳。后来各地仿行,品种日多矣。近几年来,总公司每年印制一种年票折,16开 4折,插入全年发行邮票,比三年票册轻便,展开之后,一年的票,尽收跟底,一年一折,聚藏之好比是一个资料库。

邮折设计目的原本是藏票所用,故也称“票折”。随后有专门插(盖)地名日戳、风景日戳、纪念邮戳的折子,可称“叠折”。1988年纪念《大龙邮票》发行 110周年时,天津海关是大龙票的发祥地,特印一种精美的折子,插入一枚大龙小型张封,可称“封折”。因之“邮折”可作为总称,下分“票折”、“戳折”、“封折”三种。

6、卡:可分两种,一种是图卡,在大约]2x19厘米的卡纸上,印上图案,留有一定空白,供贴票盖戳之用。如图卡7是《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第一片图为“一大”南湖会址,贴J175南湖船票,盖嘉兴南湖(所)日戳,很象极限片,但图卡只供纪念品收藏,不能邮寄,此乃与极限片的区别。图卡虽无邮政意义,参展时亦多摈绝,因图票并茂,亦为人所钟情,WZ系列封中,也常附有卡,意同图卡。另一种利用1/2明信片大小的白纸,亦有专印者,供盖戳之用,习称“戳卡”,这是目前大量收集纪念邮戳,风景邮戳日戳的一种主要手段。

7、本:即小本票,见“五小邮票”。

8、册:即制成大小不同的册子,目前品种甚多。如“年票册”可以贴(插)人各年或——年邮票,对号入座,故称“年票定位册”。十二生肖邮票册,一页贴 (插)一种,一轮为一册。混合册,一个册中备有票、封、戳者,赠送或出售。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3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6:40:30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一、印花税票

“邮票与集邮”栏目为何要介绍“印花税票”(习惯简称“印花”)?邮票与印花有何关系?为什么往昔收集邮票的人,都喜欢兼集印花税票?特介绍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情况与相关的知识。

印花税票,包括印花和其他各种税票,如烟酒税票、司法印纸、海关专用税票、保险印纸、鸭子邮票(猎枪许可证)、专利凭证等等。但主要是以收集“印花”为主,因为发行的国家多,品种丰富,形式与邮票仿佛。口本称“印花税票”为“收入印纸”,与我国习称的“汇兑印纸”、“包裹印纸”等同名,故为集邮者所垂青,也可以说是一种“爱屋及乌”的表现。

“印花”是征收印花税的—‘种凭证,各个国家都制定相应的“印花税法”,规定征税的范围与税率,根据税率印制不同面值的印花,作为纳税时贴用的凭证,并加以注销。这与邮票供寄信人寄邮件时贴用,作为缴纳邮资的凭证方法相同。印花自贴纳税,邮票自贴纳费,这就初步回答了为什么集邮同时集印花的原因。更进一步分析,能发现印花与邮票关系密切,邮票由主管邮电部门印制,印花由主管税务部门印制,都是代表国家发行。由于两者在表现形式上相同,都要求标出国名、名称和面值,其他如图案设计、凿打齿孔、涂刷背胶,有时同一时期发行的邮票与印花,使用相同的水印纸,很多时候,邮票与印花出自一个印刷厂,如北京邮票厂曾承揽过印花的印制任务。

常常有人把邮票(印花)与火花说成是“姊妹”,有人在信封上贴上图案或主题相类似的火花后实寄,称之为“两花封”。其实真正的姊妹花应当是“邮票”与“印花”,它们不是同胞姊妹(如过去的英国邮票与印花均由财政部门发行,目前情况不了解),就是异姓姊妹(分别由邮政、财政主管部门发行),因之邮票与印花有着血缘的关系,同属国家发行的“有价票证”。

古代开办通讯与征收赋税何者为先,未加考证,如果将印花与邮禀来论辈份,则印花居长。从文献记载,印花出现的历史远比邮票的早。在邮票还未诞生之前,印花的名称就叫做“Stamp",税务局叫“Stamp—office",印花税叫“Stamp tax”或"Stampduty"。

现在Stamp这个词已成邮票的口头语,音译成中文叫“士担”或“士担纸”。但 Stamp这个词在邮票发明之前就已存在,有戳子、印章、标记、压印、盖章等多种含义。回顾邮票发明之时,邮票发明人罗兰·希尔在他的文件中还称邮票为“Label”《小纸片,有的英汉辞典也泽作 (有胶水的)邮票、印花税票》,直到19世纪末,Stamp才广泛应用于邮票,故后来编的英汉字典把Stamp这词同时译成印花与邮票。后来逐渐分化成Postage Stamp为邮票,RevenueStamp为印花。渐渐地Stamp喧宾夺主,成为邮票所专用,印花则用Revenue了。

征收印花税,创始于1624年的荷兰,后来各国仿行,当时收税时并无税票,其办法较简单,只在单据、凭证上印上刻有花纹的戳记,犹如将花纹印在布上(称“印花布”)一样,故这种税收就称谓“印花税”,倒是很巧妙的创作。后来办法进步,印制了税票,也就叫“印花税票”,用印花来纳税就称“贴花”了。印花税的征收,在制度上早于现代邮政,但印花税票是什么时候出现,尚未见记载,据资料介绍,英国为弥补浩大的军费开支,乃于1765年制定“印花税条例”(StampAct),征税范围包括殖民地所有商业、法律单据、证件、报纸、书刊、入场券、年历等,但遭到殖民地人民的坚决抗议,拒贴印花税票,举行暴动,捣毁税务机关,焚烧印花税票,印花税条例乃名存实亡(次年废除),据此,则印花税票的诞生,最迟可上溯到1765年,是邮票的老大姐。

邮票有年鉴(目录),印花也有年鉴 (目录),但后者比前者为少见。美国斯科特邮票年鉴上,美国邮票独占鳌头,同时收载印花税票(RevenueStamps)、证件税票(DocumentaryStamps)、专卖税票(ProprietaryStamps)和货物转让税票 (StoekTransperStamps)等税票。

在我国早期的邮票卖品目录上也多附带出售印花税票,如解放前苏州五洲邮票社(抗战时迁上海)的卖品目录就有多种中外税票流通,品种有我国清代、民国的,外国有日、美、法、俄、印度、菲律宾、古巴、暹罗(今泰国),地区的有香港等约50种。

印花与邮票关系最密切是并用与代用,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在早期,邮票与印花曾有过并用现象,如英国1878年A40图案为Postage &England Revenue(邮资和国内税金); 1883—1884年发行过多种Postage& Revenue的两用票,以后也陆续有发行。在英国不少殖民地的邮票也多邮、税并用,如香港1874年发行的2.3.'0元的邮票,即印有Stamp Duty字样; 1941年的票上印有中文“印捐士担”字样,说明一物两用的现象是很多的。收集香港大面值票,如盖邮政日戳者价格高,销商业戤记者价格必低,因大面值票当印花贴用的机会多于邮用也。

在邮学名词中类似的名称有“税票”(FisealStamp或Revenue)、“邮政税票”(PostalFiseal)、“印花税票”(Revenue Stamp)、战税邮票(Wartaxstamp)。战税邮票是西班牙刁:1874年1月1日第一个发行,止于1899年。

邮票与印花一物两用,使过去的老百姓常常混淆不清。另一原因,是我国邮政部门曾开办过“代售印花”的业务。1913年当时的财政部曾委托邮政总局转饬全国各级邮政局所代售印花,故有人在贴足邮票的信上,写上“税足”两个字,把缴付邮资也看作是缴税了。

近代各式各样的“附捐邮票”,也是邮票与捐税合在一起的凭证,故称Se- mi—postalStamp(半邮票或准邮票),虽不象印花贴用单据、簿册、契约上表示纳税,但寄信的人除支付邮资外要额外的捐一笔款,从广义说,也是邮税合用之物。

印花与邮票的m葛,还大量表现在互相代用上,如以邮票代替印花,以印花代替邮票,后者尤多于前者,这种借代数见不鲜。如驰名中外的清代“红印花暂作邮票”,就是利用海关库存中的三分红色税票加盖的。除加盖八种暂作邮票外,还有一种“原票”外流,可说是

一枚真正的税票,也是极其珍罕的税票。1948年中华邮政曾大量利用当时的印花税票加盖成金元邮票、银元邮票、基数邮票使用,品种复杂而多。其中银元、基数数量较少、收集较难。当年钟笑炉先生对这种印花税票作过广泛而深入的版式研究,目的在于区分加盖邮票的不同品种。

  印花与邮票既有并用,又有代用的历史,故集邮兼集印花,研究邮票又研究印花,就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了。新中因成立后,‘印花税沿袭旧制征收,印制了多种印花税票。钟笑炉先生在著述邮文的同时,就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票目录》一书。到了1958年因简化税制,取消了印花税,并人综合税中征收,新的印花税票又重新出现,因未在有关单据上(如发票)广泛贴用,于是印花就不印了,切断了系统收集印花的渠道。这样,对印花的收集被淡化了。1988年起又恢复了印花税的征收,对收集者缺少来源,而且很多人还不知道有新的印花税票,连论收集。

我国印花税票,最早在清·光绪末年曾先后在日本与美国印制,作为开征印花税之用,因遭国人反对,未能实施而流产,但税票后来从档案中外流而传刁:世。在英国印过海关专用税票(贴派司用),俗称“红印花”。其税票因加盖“暂作洋银”邮票而外流,过去都视作未印“原票”,曾随同“红印花暂作邮票”同时展出,实际应当归人“税票类”。辛亥革命后,我国才首次正式征收印花税,初时利用清代所存的印花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后暂用,不久乃专印长城图印花,后来印行多次。解放后征收印花税,亦用旧政府所存印花加盖后使用,随后专门设计印制五星红旗与地球图的印花,分全国通用与地区贴用。地区分类——如解放区邮票,以大行政区为单位,如华东区、东北区等。1958年因取消印花税而中止印花的印制。直到30年后的1988年重新恢复,并发行新版印花税票,现已出了1988年和1989年两版。我存有一个北京邮票厂的“印花税票样卡”,上贴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前5枚小型,1988年印制,后2枚大型,1989年印制。

印花与邮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收集印花是集邮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相互补充,希望通过印花的继续发行 (目前品种不多,应多设计),能产生一批收集印花税票的爱好者,尤其在国际邮展中已允许展出税票的今天,更宜急起直追。我一向认为集邮是无限的,参展是有限的,在收藏上不应受参展的框框所影响,因为邮展规则是会变的,今天不能展的东西,说不定日后大有作为,印花税票可作如是看。

长期以来,印花被很多人视为“灰姑娘”,不能参加国际邮展,国内众多邮刊的舆论导向,是提倡集正规邮品(指有邮政意义的),不集非正规邮品(指不能参展的),故印花也当作非正规邮品而摈弃问津。当我们尚把印花视为异端时,国际邮展上已悄悄地以“试验类”进入展厅,如1988年世界邮展,1989午印度世界邮展,由于信息反馈姗姗来迟,国内邮人尚在鼓中。直到1990年新西兰世界邮展上有一部“泰国税票”获大镀金奖,消息传来,才如梦方醒,感到我们又落后了。

在国际邮展中税票集与邮票集的参加办法相同,可使用标准贴片制作,组集方式与传统类邮集相似(如收藏丰富,也不排除组织专题类邮集)。展品也是序言、目录领先,所展税票—‘般可按发行时间先后排列,也能展出全张、方连、实物,并要求有版式的研究。——如传统类邮集,可以展出样票、变体、错体及珍品。当然对税票类专集的评审,要求评审员须具备相关的财政方面的知识,与评审邮集要具备邮政知识是一样的。

税票用的术语,如新票、旧票、有齿、无齿、厚纸、薄纸、方连,双连、错体、变体、加印、加盖,也与邮票术语通用,其实物(如发票、契约等实用单据)也与实寄封类似,是提高税集不可缺少之品。

自从税票专集在国际邮展中崭露头角之后,国内邮坛也不甘落后,急起直迫,不少邮友,发掘旧藏,或研究,或组集,1991年9月上海浦东地区第二届集邮巡回展览上,就出现“中国税票”的集子,可说是登高一呼,并获得二等奖,令人高兴。最可喜的是上海还出了《印花交流》的民刊,自1990年7月创刊,到1992年9月已出27期,刊载有关税票的专门著述,并开展税品的交流服务,为促进、发展、提高我国税票类的收集鸣锣开道。目前应集中力量收集旧中国、解放区、新中国早期的税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涉猎敌伪时期的税票。香港与澳门的税票,今昔台湾的税票,都值得集藏的。希望在今后的各级邮展中能看到我国税票类的展品,更盼望93年全国邮展中能有佳集出现。如评审条件尚不具备,可以作为“试验类”或非竞赛的展出,逐步过渡到竞赛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3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6:41:04 [只看该作者]

 

三十二、改用和改值邮票

在印好的邮票上,也就是成品的邮票上,无论正式发行或未发行,另外在一些可供借用的有价票证,如汇兑印纸、包裹印纸、印花税票等,再行添加文字、图案、符号后,作为邮票应用,可总称为“加字邮票”,其情况非常复杂,但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改用”,如将普通邮票改作纪念邮票用,不改变原票的面值者,新中国邮票中的J41与J42的一对加字张属之,即由特种邮票改为纪念邮票了。二是将不同品种的邮票,改变其原票的面值后使用,如新中国改 1——改10的普通邮票。改变用途同时又改变面值者,习惯亦归入第二类,如改10用汇兑印纸加字改值后当普票用。

改用邮票,如用大清票加印‘中华民国”,用日本票加印“中华民国台湾省”,用中华邮政票加印“人民邮政”。或用现行邮票加印“航空”字样,将普票变成航空邮票,加印“地名”成为限地方贴用邮票。凡将某一种类的票加字后变成另一种性质、另一个种类者均属之。其特点是保持原票的面值。

改值邮票(包括改用而又改变面值的)则更多,如大清邮政在小龙、万寿、红印花上加盖“暂作洋银”,是适应“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邮资变更时,新的邮票未及付印(在国外有采用预先印制的无面值邮票来应急的),旧存的票又不合用,乃将·它改成新邮资的面值使用,如;中华邮政的“改作伍角”、“改作贰角”。新的政权建立,新国名的邮票常常印制不及,乃利用旧库存的邮票,加字改值后发售,如1949年武汉解放后利用孙中山像邮票加盖的“华中邮政暂用”邮票,其特点是不保持原票的面值。改值邮票的用语也是多样化,如“暂作、改作、暂代、暂售”,或直接用货币的名称加面值,如“国币、金元、银元、台币、人民币、中州币”等来表示。

这两种改用与改值的邮票,名堂还很多,仅举数例作为代表,当你收集到在成品邮票上加字的邮品时(包括带邮资的封、片、简),凡不改变面值的一切加字均属“改用”,凡改变邮票面值的均属“改值”。

中华邮政在1915—1940年在“限新省贴用”的加字邮票上,利用凿孔机凿成“公文贴用”四个穿孔的字,它属于改用范围,但不是加字而是凿孔,这是我国唯一的二组“公文贴用” (即公事邮票)邮票,也是表现形式特殊的邮票。

关于改用和改值两类加字邮票,一百多年前传到中国来的相关邮学名词为“Overprint"和"Surcharge"。当时我国的集邮界将Overprint译为“加印”,表示加字后只变更原票的性质与用途,而不变更面值。Surcharge则译为“加盖”,表示加字后变更原票的面值。(见1946年孙君毅的(邮学词典》

“加印”和“加盖”,就是本文标题的“改用”和“改值”,是一组相对应的词目。由于中文的“印”与“盖”涵意接近,常常可以通用、连用,如“用印、盖章、盖印、盖戳”,又如“机盖、机印”并用。1945年¨月在东北曾出现过—一种“盖印法币’的钞票。又比如Over- print翻译为“加印”或“加盖”都说得通。看来“加印”与“加盖”,在过去虽用了数十年,就其词意来说,未能达到泾渭之分明。在解放前的邮刊上,也同时出现混用或改用的现象,如将“限省贴用”也称“加盖”(未改面值),将改变面值票不用“加盖”也用“改值”。1987年后,大陆相继出版了多种集邮名词的辞书,对旧日的“加印”与“加盖”作了相应的调整。如《实用集邮辞典)维持“加印邮票”为主词目,又称“加盖邮票”;《集邮辞典)以“加盖”为主词目,并解释为旧时称“加印”。这样把“加印”与“加盖”的中文邮学名词都作为Oveiprnt的用语,可说是一分为二。而将Surcharge原来译为“加盖”的摒弃之,另立词目为“改值”;(简明集邮词典)以“加盖邮票”为主词目,“加印邮票”为副词目,也列有“改值邮票”的词目。但与上述两书不同之处,即在“加盖邮票”的释义中也包括改值的内容,即“加盖邮票”包括了Overprint和Su~harge两种类型的加字票,可说是“合二为一”了。

上述是根据英文术语为主(有.的辞书附英文,有的未附),中文翻译上的不统一。反之,以中文为主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也出现翻成英文时亦多出入,如“加盖陕北暂作改值邮票”译成overprint,“晋绥一版毛泽东象第一次加盖改值邮票”又译成Surcharge,同改值邮票出现两种译法是不规范的。原书大部分改值邮票均译为Overprint也是不妥当的。

英文Overprint和Surcharge,旧日的翻译不理想,今日的用法不统一,令人无所适从,只有寄希望于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了。从公布的第一批集邮名词中,把Overprint称“加盖”,把Surcharge称“改值”,这样把“加盖”与“改值”作了初步的定型,下面录其原文

加盖邮票Overprinted Stamp:又称加字邮票。由于发行机构、用途、面植等内容变更,在成品邮票或其他适合作邮票的票证上加印、加盖特定文字或图样的邮票。

改值邮票SurchargedStamp:又称加字改值邮票。专指更改原面值的加盖邮票。

根据邮学名词审定的思路,是将“加盖”与“改值”两词总称为“加字”。前者单甩“加字”,后者则用“加字改值”。简言之“加字邮票”包括“加盖”与“改值”,这是合乎逻辑的。问题出在“加盖”邮票的释义也包括“改值”的因素,因之,实际上只有“加盖”一个词目,“改值”变成“加盖”的副目或注解,而“加字”变成架空了。

有的辞书将Overprint叫加印或加盖,是中国名词的合并,而审定名词与《简明集邮词典》一样,则将加盖 (改变用途)与改值(改变面值)混而为一,性质就变了。

“加字”是这类邮票的表现形式,“加盖”是形成两类邮票的手段,如果要明确表达是“加盖的加字邮票”,显得太罗嗦了。其实“加盖”就包涵了“加字”的含义。

国际上对加字邮票分成Over- print和Surcharge两大类,我国邮学名词也应当同步,便于国际交流,名词审定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值得商榷。

Overprint和Surcharge由旧日译成“加印”与“加盖”,改为“加盖”与“改值”,目的是便于区分其性质,从概念上前进了一步。但“加盖”一词既与旧日的“加印”相裹绞,本身又是摸棱两可的用词(既可与加印同义,又是“改值”的前身,目前辞书上又用以替代“加印”),因之两者均可采用意译,将Overprint叫“改用”,将Sur- charge叫“改值”,既符合改用,又可分清词意,使乎更能名正言顺。

·鉴于当前既将原“加盖”改为“改值”,则原“加印”改为“改用”,摒弃“加印与加盖”的旧词目,可能更豁然开朗。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持加字邮票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各有其特定涵意,不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各具独立性,试改如下:

改用邮票Overprinted Stamp由于发行机构、用途等内容变更,在成品邮票或其它适用作邮票的票证上,加印特定文字或图案的邮票。改值邮票SurchargedStamp由于币值改革,邮资调整,在成品邮票或其它适合作邮票的票证上,加盖文字、数值,改变原面值的邮票。

这两类邮票,在政局不稳定,通货膨胀的时候,会大量出现,如中华邮政的金元邮票,德国的马克票。发行渠道,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

改用和改值邮票,都是两次生产的邮品,个别情况有加字两次的,如“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再改印成“划线五角”,形成三次生产。加字的方法有机盖和手盖,机盖又分石印、铅印(包括烫金);手盖分木戳、角戳,字钉等。机盖是全张加印,也有大张分两次印刷,或撕成小张加印,一些零星散票,为了充分利用,可贴在纸上,拼成全张后加印。在拼贴时常常会发生同图案、同面值而不同版别、不同纸质(有水印纸和无水印纸)的邮票混贴在一起,印成后会出现稀罕之品。

手盖是逐枚加盖,有时也可刻成相连的两枚或四枚,或将字钉扎成双枚或四枚,则一次可盖两枚或四枚,以提高工效。

改用与改值邮票,无论是铅印或手盖,在印刷、加盖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倒盖、复盖、侧盖兼复盖,透印、横盖、印偏、漏盖等变体;特别是用铅字钉检排的印版,由于字体不规范,会出现诸如大国字、字体缺笔等变异;或检排时检错、少检,如国内平信检成圈内平信,改作变成改改、作作、暂作叁分误排暂分叁分等,其他漏字、漏点、偏左、偏右、上移、下移、不一而足。有些是古典邮票中的“宝”“珍”“罕”,有些是中期邮票中的稀少邮品。打开邮票图鉴,满目奇花异草,价格高昂,这些被官方视为”垃圾票”的废品,却成为集邮者梦寐以求的东西,也是大型邮展中逐鹿金奖的拳头。(加印、加字、加盖,既是邮学名词,又是印刷的普通用语,读时注意区别)。

改用与改值邮票的产生原因,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如一个国家的政体改变,新邮票赶印不及,只好一面赶印,一面将旧政府存下的邮票,加盖新国名、新币制后使用;在战争年代,物资匮乏,邮票短缺,乃利用库存不适用的邮票或印花税票加盖后应急;在货币贬值的浪潮中,根本无法计划印制邮票,不得不采取变通措施,将现存邮票中面值已失贴用价值的,加盖高面值后出售;或准备出某种新邮票,或遇上邮资调整,因时间匆促,设计工作跟不上,于是出现种种改用和改值的情况,如普通邮票加字后充当纪念邮票。

改用与改值的邮票,就其成品邮票而言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改用改值后并不改变邮票本身的种类,如普通邮票仍是普通邮票,可说换汤不换药。二是在改用改值之后,改变原票的性质,如普通邮票改作航空邮票,可说是旧瓶装新酒。后者的数量虽少于前者,但品种复杂多变,归纳之有普通邮票改作专用邮票、专用邮票改作普通邮票、专用邮票改成另一种专用邮票、税票改作邮票四大类。当然,这类变更原票性质的改用改值票,是很难详细统计的,现举一些例子,以见一斑。

一、普通邮票改作专用邮票

航空邮票:奥地利1918年、中国 1932年。

新闻纸邮票:土耳其1879年。

公事邮票:印度1866年,中国 1915年(凿孔)。

纪念邮票:香港1891年、中国 1941年。

军事电报邮票:英国1884年。

欠资邮票:中国1904年。

附捐邮票:中国1920年。

军邮邮票:法国1901年、日本 1910年、丹麦1917年、中国1942年。

包裹邮票:中国1949年。

公民投票邮票:秘鲁1925年。

基金偿还邮票:法国1927年。

特殊费邮票:丹麦1923年。

警察公事邮票:南澳大利亚 1868年。

储金邮票:中国1919年。

战争税邮票:北婆罗洲1941年、荚属洪都拉斯1916年。

二、专用邮票改作普通邮票

电信邮票:西班牙1879年、哥斯特黎加1911年。

包裹邮票:象牙海岸1903年、丹麦1918年、意大利1981年。

邮政储金邮票:西班牙1916年。

管理邮票:苏联1921年。

公事邮票:埃塞俄比亚1936年、英属圭亚那1878年。

双挂号回执邮票:西班牙1931年。

附捐邮票:巴西1953年。

欠资邮票:加蓬1889年。

纪念邮票:中国1897年。

新闻纸邮票:巴西1898年。

汇兑邮票:西属摩洛哥1920年、中国1949年。

航空邮票:秘鲁1930年。

三、专用邮票改作其他专用邮票

1.用下列专用邮票改作航空邮票的有快递邮票(意大利1917年)、公事邮票(瑞典1920年)、纪念邮票 (智利1927年)、电信邮票(哥斯德黎加1930年)、欠资邮票(希腊1938年)、附捐邮票(厄瓜多尔1938年)、包裹邮票(保加利亚1945年)。

2.用下列专用邮票改作新闻纸邮票的有公事邮票(意大利1878年)、包裹邮票(比利时1922年)、快递邮票(捷克斯洛伐克1926年)。

3.其他如用特种邮票改为纪念邮票(中国1979年)、快递邮票改为快递包裹邮票(梵蒂岗1929年)、纪念邮票改为贺年邮票(巴拉圭1932年)、新闻纸邮票改为商业印刷品邮票(捷克斯洛伐克1934年)、汇兑邮票改作包裹邮票(中国1949年)。

四、各种税票改作邮票

用印花税票改邮票的有奥地利 (1854年)、多米尼加(1879年)、中国 (1949年)。其他税票改邮票的有红印花(中国1897年)、会计印纸(丹麦 1918年)、卷烟税印花(厄瓜多尔 1924年)、领事馆印花(西属摩洛哥 1939年)。

在介绍上列四种的改用与改值邮票时,所列举的国家(地区)及年份,只说明有此品种,并不全部表示该国(地区)是“第一”。

我的介绍,可说是一鳞半瓜,但从中可以看出邮识的广泛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3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6:41:36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三、信销票、盖销票、预销票

信销、盖销、预销三种邮票,都是在邮票上盖上戳记,或印上文字,从形式看都相同,但从方法与目的而言,则大相径庭。

一、信销票(UsedStamps)

信销票即习称的“旧票”,用之多年,近一二十年才时兴用信销票。但口头用语仍多说旧票。“旧票”一词是与“新票”的对应词,而“信销票”则是区别于“盖销票”与“预销票”,两种说法都具有一定意义。旧票的英文为 Usedstamps,表示已经用过,故新票叫Unusedstamps,表示没有用过。如直接译成“用过的邮票”与“未用过的邮票”,显得太噜嗦,当年意译成“旧票”与“新票”,字简意赅,表达明确,又符合中文用语的优点。

信销票指从信件,包括其他邮件如印刷品、包裹及有关邮政单据上洗下的邮票,来源广泛,其特点是邮戳多种多样,盖的位置不固定,有盖满戳的,有盖半边的,有盖一角的。

收集信销票最重要的一点是整戳的品相要良好,油墨轻而清晰。集地名戳与研究邮政史者,则希望地名和日期都显现在邮票上。专题收集,以突出图案为主,故希望邮戳盖在角上,不影响图案的欣赏。有专门收集“邮戳集”的,如干支记年邮戳,对邮戳在邮票上的选择更为严格,既要求邮戳盖得清晰完整,还要求邮票的品相不缺齿,揭薄。如果不能两全其美,只要邮戳清晰,可不拘泥邮票的品相。

解放前中华邮政时期,曾规定一票一戳,并要求盖满戳,目的是防止再用,甚至用钉子戳来加强盖戳的功能,有时用力过猛,戳边钉点会穿透邮票。文革期间,因邮票上有毛主席,像,认为将戳盖在人像上不尊敬领袖,曾一度取消盖戳,可说是邮政史上的史无前例了。邮票不盖销,不是可以反复贴用吗?于是又规定,凡遇人像邮票仍要盖销,但可盖在邮票的角上,这一规定本是针对人像邮票而言,却形成一切邮票一律只盖一角。故集戳者想在目前的信销票上找一个满戳是很困难的。这对信销票的品相是一件好事,而对研究邮戳、研究邮史者却大失所望。西班牙、西西里 (意大利)、印度博尔邦曾设计过一种“恭敬戳”,呈框架形,盖销后刚好将人像避开,可说是巧思。

邮票是邮资凭证,故盖销后即失去凭证的作用,这是对邮局而言。有时原寄局漏销邮戳,到了投递局时就用日戳的边滚一下,或干脆用钢笔划去,这种注销的票,在集邮上就失去收藏的价值。

集倌销票把盖销邮戳看成是一个主要的条件,但在国外的早期邮票上,也常常会遇到用铅笔,钢笔划销的邮票,或用签字来表示注销。有时划销邮票用的铅笔是不穗色的(俗称脱蓝笔),如下水浸洗,这种铅笔的紫色线会在邮票上扩散,甚至会污染其他的邮票,故在浸洗时宜分开处理。

在古典的信销票中,最令人头痛的是“杀手邮戳(Killer),也叫“涂抹戳”,是利用一些租线条的早期邮戳,有的利用软木瓶塞来涂销,盖销后多使邮票呈沾污状,但有些邮票本身很珍贵,也就瑕不掩瑜了。大清邮政 1897年的“八卦戳”,正是发行高面值邮票时应运而生,也是一种“杀手戳”,但和国外的不同,每一卦的排列都有规律,并代表一个地名,故而成为研究的课题。我国唯一一枚的红印花小一元旧票,就是盖的八卦戳,成为稀世珍品。

注销邮票的方法还有在邮票上凿一小孔来表示,,有个别国家在历史上曾将邮票撕去一小角,或用刀片划割穿破,现在看来,可说是暴殄天物了。当然能保存这种邮票的实寄封倒是一件珍贵文物,如将邮票洗下就大煞风景了。

信销票还有种种特殊情况,如甲国邮票盖销乙国邮戳;漏销邮票盖用专设邮戳(日本有之);邮票与印花两用的票证,如当印花使用的,其销印的戳记形式与邮戳不同。这些在收集信销票时要加以注意,因它关系到邮票的价格。

在邮刊上常常可以读到提倡集信销票的文章,有的标题喜用“集信销票好”!信销票值得收集无容置疑,但不一定是“好”,在邮展评审中新票地位就高于信销票。从发展趋势来看,除“邮政史”邮集要用信销票来组建,其他邮集日益崇尚新票。80年代以来,我国的J、T邮票基本不进入通信领域。使集者感到没有票源之苦,带来极大困难。当代崇尚新票与三十年代崇尚旧票,可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

二、盖销票(CancelledStamps), 盖销票是指邮票在没有使用过之前就用邮戳注销的邮票,从表现形式看与信销票相似,实质是没有使用过的“旧票”,也可以说是人为的旧票。故盖销票的英文为c~&lled Stamp,Cancel的原意为划掉、注销。

盖销票是一些国家的邮政部门或国营邮票公司,在出售前即用邮戳将新票加以盖销,因已不能贴用,故售价作适当降低,如为面值的2/5或 1/2,廉价供应,藉以提倡集邮,当然也有一些国家的盖销票,是按面值出.售的,故标准不一。我国80年代以前的盖销票,均由中国邮票公司盖销后减价出售,使用的邮戳是中文及拼音地名的公司专用日戳,盖的方式是在四枚相连的中心点盖一个邮戳,虽撕成单枚,仍可从戳式与位置来判断是盖销票。这种盖销票仍保留背胶,更是一个特点。

某些国家或地区,常将库存剩余的邮票,因不准备销毁,则加印“Cancelled”字样后作为盖销票出售,以别于信销票与样票,这是名实相符的盖销票。

盖销票从品相来说,票面整洁,邮戳规范,是理想的“旧票”,但在竞赛的邮展中,盖销票被视为低档票而影响评分,故近十余年来,总公司已不再供应新品种的盖销票了。

与盖销票相类似是“请求销印票”(CanceUedtoorder),即集邮者持新票到邮局窗口,请求邮局销印;亦保留背胶。也有贴在明信片、空白封、邮戳卡上请求销印。请求盖销的目的是收集各种邮戳,或集信销票时,在全套中有一二枚不易找到,乃用新票请销后配成套。也有邮人以成套邮票请求盖销,因在二三十年代,在我国集邮界中流行一种风气,认为新票无收藏意义,集邮必需集旧票,请求销印票使用的日戳是邮局窗口业务用戳,数量零星,故洗胶或洗下后,与信销票难于区别。

请求销印票与盖销票有其共性,均为新票盖销,也有不同之处,如公司的盖销票可以优惠价购得,而请销票需支付全面值的价格获得。

三,预销票(PrecancelledStamps)

盖销票盖戳后即失去邮资凭证的作用,而预销票虽也盖销或印销,仍可当邮资使用,故在英文名称 Cancelled之前,加一个前置词Pre— (意为前、先、预先)而成Pre—Can· celled。

预销票流行于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各国,专供大型企事业单位寄递大宗印刷品时贴用,或供新闻纸发行单位寄报纸用的低面值邮票。邮局预先在邮票上盖印上地名及邮区代号,有的加用横杠或方框后出售,使用期不受限制。

凡邮件上贴用这类预销票,邮局收寄后即不再销邮戳以提高工效,加速邮件运转。

预销票多属低面值的小型普票,但美国曾发行过三次大型的纪念邮票,即1969、1970、1974年的圣诞节邮票。预销票品种甚多,在邮票目录上是不标明的,但美国的圣诞节邮票,斯科特邮票年鉴作了说明,其标价比一般要稍高一些。

预销票主要是供企事业单位寄大宗邮件之用,一般公众也允许贴用,但规定一次要投寄500封以上,故购此票时一次得购500枚,无疑限制了公众的利用,大都作为藏品去购存。

预销票不再盖戳,岂不是可以反复使用,实际是很少发生,因寄递这类邮件时要向邮局营业窗口交寄。大型企事业单位也不会去贪这个小便宜,把用过的邮票回收再用,事实也收不回来。如这类邮件因投递无着而退回原寄单位,邮局则加戳盖销,以防再用,一般公众要想揭下再用,因投入邮筒无效,故也无法施展其伎俩。

邮票公司制售各种首日封、纪念封或片,都是贴票盖销后出售。有两种类型,一是不加盖日戳或纪念邮戳,可以在当天、当地邮局投寄,这属于预销性质;一是用纪念图章加盖,如要实寄必须另贴邮票,这属于盖销范围。因之这类封片要根据其是否能实寄,或虽能实寄而未实寄,可分别归为盖销类或预销类;信销票、盖销票、预销票是专用的邮学名词,有其特定含义,如信销票是实寄使用过的旧票,盖销票是未使用过的1日票,预销票是待用的旧票。而盖销、预销作为动词用则涵义广泛,如信销票、盖销票、预销票都是用‘盖销”手段形成的。一切在出售前即盖销的邮票,都可称为“预销”,故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系要弄清楚。同时在一些中文集邮书刊上,对这些外来语也常常出现混译现象,如将信销票Used译成“盖销票”,将盖销票 Cancelled译成“销印票”或“已盖销”,将预销票Precancelled译成“预先盖销票”,故在查阅文献时,也要善于识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3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6:42:05 [只看该作者]

 

三十四、附加邮票与附减邮票

“附加邮票”在我国的邮票上,有两大类型:一是邮政的附加,其附加的金额作为邮政收入,我国只发行过一套,即1942年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邮票。当时国内平信资费为16分,附加1元,故这种附加邮票售价1.16元。事由抗战数年,一方面通货膨胀,一方面国家财政日益困难,邮政收支入不敷出,为了弥补大量亏损,决定从 1942年11月1日起,实施“战时附加费”。因1.16元邮票赶印不及,乃将新印不久(1942。9.15四川最早发售)的中信版16分中山像票,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附”字样出售。加盖发行的省份有云南、四川、东川、贵州、安徽、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共14个省。旋因这项措施被最高国防会议否决,又急电各省从缓办理,但一些地区因接到通知较迟,仍多于11月1日出售,但售出数量不多。

目前各省收取的地方邮电建设附加费,应属同一类型,但系地方附加,收费高低不一,又未印制邮票,故只能单列一项,以收集实寄封、签条、给据邮件收据、邮局出具的报销凭证等,作为邮政史特殊的一页。

二是多次发行的“附捐邮票”(RelietSurtaxStamps),其附加部分不作邮政收支,而作为灾害救济、福利基金之用,故这类邮票又称“慈善邮票”(CharityStamps)。各国邮票年鉴则用Semi—PostalStamps来分类,意为“半邮政邮票”或“准邮政邮票”。1927—1931年法国政府发行的附收国债基金邮票(SinkingFundStamps)亦归入此类,,

附捐邮票,大多数国家都有发行,第—次创行的是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在1897年6月与10月先后发行;面值为l便士和2.5便土,但售价为1先令和2先令6便士,超出部份即为附捐之用。附捐邮票作为系列发行的当推瑞士国邮政,从1913年开始,直到现在每年一套(1914年因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未发行)。第一套为一枚、第二套和第五套为二枚,其余各年3、4、5枚不等。1936年第一次出现小全张。瑞士的附捐邮票印刷精美,图案以人物、花卉、风光为主,受到全世界集邮爱好者的青睐。

附捐邮票在征收附加金额时有多种表现方法:

1、邮票上未印出附捐的金额,只是出售时要加收附捐,如1897年维多利亚的附捐邮票。

2、邮资而值与附加金额同时分别印出,如1897年南威尔士附捐邮票。

3、在邮票上加印“附收赈捐1分”,如我国1920年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

4、大约在三十年代初采用加法符号“+”来处理,如10+5,前面的10分为邮政邮资面值,后面的5分为附加的捐款。瑞士1937年开始采用,目前这个公式已普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使人一目了然不同金额的数目。

附捐邮票上的附加捐款,在以往并无明确规定,有为面值十来倍,甚至上千倍的,现在规定附加金额高于邮票面值50%的被视为滥用。

此外还有一种没有支付邮资价值的附捐邮票;也称“义务税邮票”,亦在邮局出售,寄信人必须在信函贴用正规邮票的同时,还须贴用这种义务税邮票,如哥伦比亚发行的红十字邮票,是为国家或慈善机关筹款而发行,规定在指定的时期内必须贴用,通常是带强制性,如不贴用,邮局即贴用“附捐欠资邮票”向收件人补收。这种单独印制的义务税邮票,实际是一种“有价签条”,贴后也用正规邮戳盖销。有价附捐签条,也有与邮票印在一起的,即在邮票每一枚的下端留出一段地位,加印捐款名目和捐款数目,于出售邮票时随同附收这项附加捐款。如匈牙利1913年、比利时1926年为赈济遭受水灾的难民而发行,1919年德国亦曾为救济孤苦无依的老幼之人而发行这种附有慈善附捐签条的邮票。

附捐邮票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品种,如奥地利于1922年发行七枚一套的音乐家附捐邮票,按面值十倍出售,超出所得作为音乐工作者的活动经费。邮票面值为南非兰特,附捐金额为圣赫勒拿磅,这是1961年圣赫勒拿发行的唯一的邮资与附捐为两种货币的附捐邮票。附捐金额最高的邮票,是希腊1944年发行的,每枚邮票的附捐额是十万德拉克马,同年又发行一套附捐为四十五万德拉克马的。在附捐邮品行列中,英国1890年曾发行过附捐邮资信封。

标题上的“附减”是对“附加”而言,因天下事总处在相对之中,有上必有下,有左乃有右,既存在加必有减来对称。但综观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地区所发行的邮票中,还没有一家发行过“附减邮票”,不能不说是邮票种类中一个空白。

邮政为了创收,不可能去构思发行“附减邮票”,集邮的人收集邮票,立足于发行什么集什么,未尝考虑什么发明。天下总是有不少的有心人,这种前所未闻的“附减邮票”,在1990年为上海谢大胜、谢志杰父子俩发明了,并取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90300301.5。这里附印他们父子二人设计的“样品”。这个样品贰枚,一枚10分减6分,一枚20分减12分,它的设计构思是具体反映了1990年7月1日前后邮资的变化,试以“A—B”的邮字差来表示,则“A”表示调资后的邮资面值(即本埠10分、外埠20分),“B”表示附减面值,附减后即反映出调资前的资费标准(即本埠4分、外埠8分)。如果在1990年7月之前发行这种“附减邮票”,就可以具体反映出建国后三十余年邮资的一次重大变动的邮政史。所以这种“附减邮票”如能在调资之前发行适当数量,在调资实施日之前可按附减后的金额贴用,同时能进行调资宣传,预告调升幅度 (B),又可允许原售出的“附减邮票”,在调资后视同调升值(A)继续使用,以取代调资宽限期(一般在调资后对平信有一个月的宽限期,即公众贴用旧资费标准而投人邮筒内的平信,不作欠资处理)。

“附减邮票”的发明,不是什么异想天开,无事生非,它有着特定的意义,不妨回顾一下世界邮票发行史,即可见其端倪。1906年土耳其在邮票上加一个阿拉伯的字母“U”,拉丁化拼为“B”,即阿拉伯文Behie的缩写,意为折扣。这种加盖票以八折出售给公司、商号,供寄往国外邮件贴用, 可称 “折扣邮票” (Diseountpostage)。在波斯(今伊朗)的早期邮票中也有加印Relais的字样,以九折出售给驿站供骑差邮路转递信函贴用,拉丁美洲、委内瑞拉曾为了优待青年投寄情书发行一种三角形邮票,凡青年投寄情书贴这种邮票,可以享受半价优待,目的是招徕业务和优惠,实质带有附减性质,如果当时能意识到发行附减邮票,是多么可行呀!

“附减邮票”(Deduteon Stamp)除了在邮资调整时,根据调幅适量发行作为邮政史的纪录外,还可以在邮政开办新的业务设计发行这种“附减邮票”,以优惠条件招徕用户。不无先例),如1987年开办国内邮政快件时,在最初三天内寄快件时,邮局窗口赠送纪念品;1992年开办电子信函业务时,头三天减收费用,都是一种减价形式,可以作为发行“附减邮票”的一种根据。如果开办新业务而有附减邮票的发行,其宣传力比在邮局营业厅贴一个公告不知要强多少倍,真正起到以广招徕的目的。

附减邮票的生命力极强,还可在邮政以外的广大领域里大显身手,向社会寻求赞助来发行附减邮票,比如宣传计划生育,宣传环境保护,宣传帮助残疾人,宣传保护未成年儿童,宣传婚姻法等等,都可以在有关单位的赞助下来发行宣传某一政策的“附减邮票”。附减金额与发行数量,可视赞助金额的小大来发行。假设赞助 100万元,则可发行每枚减收5分的附减邮票2千万枚。过去邮电部发行过《计划生育》、《中国保险》、《环境保护》等邮票,十九沉淀在集邮公司和集邮者手中,对社会宣传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附减邮票以普通邮票面目出现,因减价优惠,人民大众会乐于使用,则可达到广为宣传的目的,对邮政收入也不影响,何乐不为呢?

谢氏父子发明的“附减邮票”在各邮刊上多有介绍,惜未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目前已获得新闻界的关注, 1993年4月11日新华社发了专电,上海《解放日报》用“邮政史上一项新突破:附减邮票问世”;上海《文汇报》用“谢氏父子发明附减邮票”及副标“行家称这是邮票史上的一个新突破”。现在“附减邮票”尚处在十月怀胎之中,它既是一项专利品,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邮政部门都能洽谈转让。既然附减邮票在中国土地上发明,我们盼望邮电部门早作规划,争取早日发行,一旦被国外捷足先登,落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结局,将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附减邮票从表面看减少邮政收入(指邮政为业务而发行),实际大有甜头,一旦发行,实属首创,定能引起中外邮界的重视而大力收集,邮政部门不费一分一毫的劳务支出就能获

巨额收人,可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争取社会赞助而发行,则获益更大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3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6:42:35 [只看该作者]

 

三十五、变体票·错体票·趣味品

什么叫变体(Variety)?什么叫错体(Enor)?什么叫趣味品 (JnlerestingltemFreak)?三者之间的界限何在?趣味品与瑕疵票 (Fhaw)界限亦很模糊,常常令人困惑。

按照通常的理解,在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异样为“变体”,如倒印、倒盖、漏印、漏盖、复印、复盖、错色、漏齿、水印倒反,胶上印等。

在设计时产生的异样为“错体”,如文字写错,词语用错,图案名称张冠李戴,面值写错,符号用错,年份不确等。

简言之,“变体”在印刷,“错体”在印版。前者是操作上的错误,或因工作人员的粗心,或因机器的故障而造成。后者是设计上的错误,其范围只表现在版模上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一些小变体、小错体,成因基本相同,但变异细小,没有资格列入变体、错体行列,大型邮票目录电不收载,则归人为“趣味品”。

为了弄清问题的界限,免不了要参考有关的集邮工具书或邮学专著,你会发现,在解释变体和错体时,说法并不统一,差别很大,有的把“变体”归人“错体”之中,反之也有把“错体”并人“变体”。或各主一说,或合二为一,使人堕入五里云中,无所适从。

从变体与错体的产生谁先谁后,当然是错体在前,变体在后,但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变体与错体的出现,并无规律,有的邮票只有“变体”未出“错体”;也有只出“错体”未出”变体”。如果质量把关不严,“变体”、“错体”会同时出现在某邮票之中。对设计要求谨严,审查认真,层层把关;对印刷要求设备先进,选用质高材料,遵守操作规程,机器养护得法,则变体、错体就会退避三舍。说到底,这是一个质量问题,当然在一些古典邮票中,也有人为的作弊。

总之变体与错体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都是指同印版、同图案、同面值的邮票上,产生与“正常票”有差异的品种,或独立存在的种种错体邮品,故在认识上常常是揉合在一起的,因为总的来说皆属一种异常现象。

根据变体与错体的形成原因,有版模、印刷、齿孔、纸质、背胶等方面的变异,如果求同存异,就只有两大类,即表现在印刷上与版模上。

表现在印刷上的称为“变体”,如纽约版中山像二元的“人像倒印”。它在版模上没有问题,而是在套印时将纸张放倒发生的差错,是后天的。属于这类的“变体”有:

倒印、倒盖; 漏印、澜盖;

斜盖、横盖; 双印、双盖;

复印、复盖; 套色偏印;

双票单盖; 胶上印图;

刷色印锗; 各式漏齿;

齿孔大错位; 水印反、倒;

纸张用错; 拼版误置。

表现在板模的称为“错体”,即在设计时产生的错误,与印刷无关,是先天的,如集邮联“三大”小型张上的“闭口第”。属于这类的“错体”有:

邮票名称弄错; 地名、人名弄错;

地图画错; 背景用错;

建筑失实; 志号、符号弄错;

字钉排错或误植;漏字、漏点;

外文拼写错误或翻译不当。

趣味品是指变体或错误中表现不明显、不突出,俗称“小变体”、“小错体”,一般称之为“趣味品”。趣味品在某种情况下也被视为“瑕疵票”。属于“趣味品”的有;

折印;折角齿孔;透印;

隔印;粘印;复齿;齿偏;

盲齿;不完全齿。

趣味品与瑕疵票的看法每每随人而异,如齿打偏后,出现下移上移,或右偏左偏,形成邮票的图案不居中,有人认为品相不好,在多枚一套的邮票中,放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如,不予收集;也有人认为难得碰上,觉得很有趣味,予以青睐,藏之集中。

这里所介绍的趣味品是与变体、错体共生的。在集邮领域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趣味品,如收集趣味的票(山东抱犊崮匪票),有趣的封(七猴趣味封),有趣的片(前日片),有趣的日戳(没有省名,日期误植、干支纪年戳等),有趣的纪戳(字体刻错)等等,在无涯的邮海中,会遇上很多很多有趣的邮品,它们与变体、错体毫无瓜葛,可说是真正的趣味品。

“变体”与·错体”构成的原因有差别,变体是后天印刷时产生的,错体是先天设计时形成的,前者多变,后者固定。根据变体与错体的成因,是不是可以作为两者的分水岭,作为区别两者的标准?对于典型的变体与典型的错体是可以这样来分的。看来问题不那么简单,象魔术一样,“变中有错”、“错中有变”,故弄清概念并不能万事大吉,还有许多牵丝攀藤的现象,比如:

1、变体与错体必需有“正体”存在才能成立,如宫门二元倒印,是对“正印”而盲;集邮联三大小型张的“闭口第”是与“开口第”对比而存在。“变体”犹如植物界的“变种”,是从“原种”衍生而来,与原种有一定区别,但不能独立存在。

2、在“错体”中有些并不存在“正体”,如中国(现代科学家) (二)中的候德榜那一枚票上化学符号误设计成CH2,出售的都是错体,并没有C02的正体。JPn的中银大厦的错体片也无正确的正片作对比。这是对第1条的否定。

3、按照成因,“蔡伦前字”属于“错体”的范畴,但因制版尚未付印之前就被发觉,于是加以修饰,纠正设计错误,但在纠错中有一枚漏修,形成漏网之鱼。印成后公开出售,才被邮人发觉,公司闻讯后乃将其中一枚从全张中挖去。因已外流一些,这样一来由“错体”转化为“变体”了。这是对第2条的否定。

4、变体票必需公开出售才算货真价实。如“宫门倒”。如果是从印刷厂的废品中外流,如长城八分漏齿算不算数。这种废品官方称之为“垃圾票”。如果也算变体,就是对前三条的挑战。

5、在我国停售的邮票中,有的被视为“大变体”,如“放光芒”“毛主席为日本友人题词”,其停售出于政治或外交原因,就其本身设计并无错误,是外界的因素造成的,应该说是冤假错案。

6、在第二条中提到的CH2错体票,当发现问题后,邮局不收回、不停售、不作废、不改印,照常发行。还有一例,某国发售错体票后即下令停售,一瞬时价格扶摇直上,于是又取消停售令,敞开供应,市价大跌。5、6两条很有意思,本来不是错体因停售而变为“珍罕”;本来是错体,因按正规发行,变为“寻常”。说明方寸,之中,无论变体与正票,“物以稀为贵”是主宰邮品价格的杠杆。如果当年中银片也不停售,就不会发生罚款、双胞胎、暴涨、假片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了。天下事是多变的,以上列举的几个问题提供思索。

“变体”与“错体”究竟是各领风骚好?还是合而为一好?按照两者的成因而言,应当是独立的两个品种,在邮学研究上要划分清楚,在制定邮学名词时应两个名词并存。但在具体应用上可以灵活,如编印目录与编组邮集,则可根据其说明来区分,如目录上、邮集中标出的是“倒印”即为“变体”,标出是人名弄错就是“错体”。因出版的邮票目录,无论是变体、错体都是附在该正票之后,编组邮集亦然。故而名词要分,编目、组集可以不分。

最后讨论一个问题,即变体与错体的身价如何对待?在我国显然存在两个极端,一种采取否定态度,认为不是集邮正道,甚至撒出许多名人的“名言”来强调这一立场,带有告诫的性质,不提倡收集。一种是采用肯定的态度,大量介绍变体与错体,连篇累牍的刊登文章,就连小小的趣味品,也津津乐道如数家珍,鼓吹收集。

不错,有一段时期是对变体、错体大贬特贬的,与之显明对照的是大变体、大错体又是国际邮展获银夺金的敲门砖,这类变体,一旦出现在拍卖场合中,又是竞争最剧烈的邮品,不出高价,休想到手。这是观念与现实相矛盾的。如何来正确对待变体与错体的收集哩?不能一刀切,要具体分析,对大多数的集邮者来说,不必去苦苦追求。对拥有雄厚实力的集邮家,为了向国际邮展进军,增强邮集的竞争力,不要错过收集机会,遇上罕见之品,要当机立断,不要犹豫,否则会终身不会再遇的。

当然,珍贵的变体,如果机遇相逢,不花大钱,甚至不花钱也能得到,如纽约版人像倒印票,是当年一位学生郑晴初在重庆邮局窗口花100元购得全张(当时法币贬值,100元不值几个钱);还有蔡伦前字早已挖去,但天津邮票公司存有一批,保管者不了解情况,拿出在柜台出售,见到购者踊跃才发现问题,一些捷足先得者实乃福星高照;一片红有人在[日存信封中发现,有人在国外的邮票商店以一般纪特票的价格购得。可见只要有机遇和运气,珍邮也能垂手而得的。但我劝你不要去梦想。

早年已故著名邮学家赵翔云先生对变体票的价值何在提出五点论:

1、提高华邮之国际地位;

2、开拓研究版式之途径;

3、推断加盖各版之程序;

4、帮助审定邮票之真假;

5、满足人类好奇之欲望。

录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3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6:43:13 [只看该作者]

 

三十六、错色·漏色·变色·褪色

邮票的图案,哪怕是用最简单的文字或符号组成,都得借助不同的颜色来显示的。没有颜色的反映就没有图案。

邮票图案的颜色,在邮学名词上称为“刷色”(Coloring)。邮票的刷色,由单色到多色,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更是千变万化,故极其复杂。虽大致可分为红、黄、棕、绿、蓝、紫、灰与黑等几大系列,但每个系列中又可分为若干种,如红色有大红、洋红、樱红、玫红、桔红等近20种。同一颜色常常因人的视觉差别而有出入,为了求得准确的结果,可备用“刷色表”(Shades Colour Key)。刷色表或称“色谱”。

根据邮票设计时所选用的颜色可称为“原色”(Original Colour)。由于在印刷过程中,常会出现刷色浓淡深浅现象,称之为“色差”(Shades),或称“色度”。色差产生的原因很多,如印刷时先印的深,后印的变浅;或油墨在分批调制时,比例不匀;有时发现油墨太稠,临时添加溶剂稀释;或者由于气候的变化,温度与湿度出现异常;或先后所用油墨不是一个厂牌;或同一印版分两个车间、两个印刷厂印制,凡此都会影响颜色出现差异,特别是常用面值的昔票,经常添印,由于纸张、油墨不尽相同,则刷色的深浅、明暗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色差以不改变原色的基调为准,但也有个别刷色差异比较大,如普13的3分票应为绿色,但发现有带蓝色的,会误认为是错用了4分票的蓝色,其实亦属调配比例不匀所致,故这种3分票有绿色和蓝绿色。但也不排除变色原因。

集邮者对这种色差的深浅、浓淡、明暗等进行收藏对比,称为“分色”(DifferentiationofColor)。研究邮票的分色,是传统集邮的内容之一,原则上应以新票为研究对象,因信销票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故呈现的色差可靠性不确。

邮票的图案、面值不变,而刷色变更者则为“改色”(Color Changed),如北京二版帆船的6分票有红色与棕色之分,单圈15分有蓝绿与红色之别,皆属改色。还有大清伦敦版无水印的五分票,有玫红(1902)桔红(1903)青莲(1905)三种刷色,即改了2次,也是一种“分色”,但不是“色差”,而是“改色”。其中5分青莲则又出现深紫、灰紫,则属色差。

色差与改色分别收集对比均可称之分色。

原色、色差、改色,或属设计,或属印刷,是一种正常现象,而分色是收集研究的结果。

在了解邮票刷色、色差、改色之后,进一步研究的则有错色、漏色、变色、褪色,情况比较复杂。

错色、漏色产生在印刷过程中,属于变体范畴,有的还是大变体,其产生是先天的。变色、褪色,是产生在成品之后,系后天的,多发生在保管中,属于品相范畴,如变色、褪色严重者被视为废品。

一、错色(ColorError,ErrorOfColor)

错色指印出的邮票,其刷色与计划规定的颜色有显著不同者。如大清日本石印蟠龙票中,面值五角的鲤鱼图,将规定的绿色印成墨绿色,成为一种错色变体。也许有人要问,普13的3分票有蓝绿色,为什么不算“错色”而是“色差”,一是要看变化程度的轻重,二是要获得中外集邮界的公认,因之色差与错色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要详加观察加以判断。

出现错色的原因,是在添加油墨、或重新调配油墨时,错把其他颜色加入,或调配的比例前后严重不匀;还有是上滚筒时,把没有洗净的另一种颜色油墨的滚筒装到印刷机上,都可出现错色。

邮政部门把整张的试色用的邮票,错误地夹在正规颜色的邮票中出售。本来是一种“试色样票”,由于混在发行的邮票中在窗口正式出售,摇身一变成了错色票。

不同面值邮票的印版,集中放在印刷车间的架上,在拼版时,如果偶然地拼错了版,这种混合印版印成的邮票,其中被错拼部分的邮票,若出售时未剔出,也是一种错色,它主要出在早期邮票上。

以上谈的错色,都属于单色邮票,是一种全错色票。如果中心与边框两次套色的邮票,偶尔也会发生将不同面值的印版张冠李戴,从而出现部分错色。

目前风行的多色影写版与胶印版,是否也会产生部分错色,不排除其可能性。

错色所以成为名贵的变体,主要原因是产生机会极少。新中国四十年来所发行的邮票,尚未见有错色票。当然名贵程度取决于数量,如果明知是错色票不回收销毁,大量发行,就无名贵可言,甚至不被列入错色行列。

二、漏色(OmittedColor)

漏色亦称“漏印”(OmitredJmpressIOn),在多色套印或多彩印刷的邮票上,因机器发生故障,漏印某种颜色;或套印时纸张相互粘连,同时送人印刷机,等分开后,其中一张即形成漏印一道色了。

如果印刷版上的油墨涂得不足或不匀;或某一部分压力不足;或油墨过于;或刮刀过紧,也会发生刷色不全或某些部分未印上邮票。

漏印中也有因纸张折叠(多发生在四个角上)或异物阻隔而形成一枚或二三枚邮票漏印,从全张邮票上观察,只出现局部漏印。这不是真正的漏印,而是偶然的机会造成的“刷色不全”,机器并未发生故障。印刷时纸张从中间折皱,印成邮票后拉撑,形成一道白沟,称曰“折白”,与漏印无关,是印刷中的瑕疵现象。在印刷中与刷色有关的瑕疵现象是形形色色的,不胜枚举,不要青黄皂白不分就视为“变体”票。

胶上印的邮票,目前不断出现,是洗去一部分也会使图案不完整,但不是漏印,而是有胶纸在印刷时放反造成的。胶上印本身就是一种变体,我曾见过有人将(中国石窟艺术)二元胶上印票,故意用棉花扦沾水将“中国人民邮政”六个字洗去,猛一看好象漏印了国名,其是一种不是漏印的漏色现象。过去胶上印的邮票很少,因多数是先印图后刷胶,目前多先刷胶后印票,故而容易产生胶上印的变体,这种邮票是不能下水,但第一个发现胶上印的人却是从浸洗信销票时发现的,胶上印的邮票是保留完整的图案好?还是洗去一部分以证明是胶上印好?如果有邮人来询问,我是无法回答的。因漏色而牵扯到胶上印的图案剥离现象,可说是弦外之音。

用高级橡皮擦将邮票上的某种颜色拭去,或利用其他手段将刷色褪去来冒充“漏印”,是一种变造的伪品,毫无收藏价值。纸张光滑的邮品,如壬申猴年有奖明信片背面,某些刷色也容易擦去。问题比较麻烦的是某一套邮票确有漏色的在窗口出售,狡者将计就计,设法将漏印之色褪去,以假乱真,就要特别小心了。 ’

三、变色(ColorChangeling)

邮票的刷色由于化学、气候、日晒、光照等原因,使邮票上的某一部分颜色发生变化,如由绿变为蓝。

这种环境影响,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外界作用,属于保管不好而自然发生的,是一种“变色”,属于品相范围。

最常见的变色是化学变色(ChemieclColorChangeling),因邮票接触了化学物质,不论是固体、气体、液体,也不论是酸性、碱性,都会发生刷色变化,如橙色变成黄色。粘胶剂如浆糊中含有较浓的明矾防腐剂,如涂刷过厚也会引起纸质变化,同时影响到颇色生变。在收到的信封上,会见到不知用何种物质粘贴,封皮与邮票都发生腐蚀现象,刷色能不变吗?背胶性质不稳定,或含化学性的防腐剂,常常在受潮后浸透纸质而损伤邮票的刷色。邮票接触茶水或其他含有矿物质成份浓的水也会引起色变。

光照引起的变色,属于物理变化,其变化原理与化学变色类似,但主要变化是由深变淡,进而褪色,在“褪色”节中讨论。

目前在邮人手中的变色票非常多,有的是自然变化的,有些是人为变化的。人为炮制的刷色变异,则属伪造之品,毫无价值。但伪造者为了牟暴利,制造种种假象,或大肆吹嘘,使之跻身于错色票行列,用以欺诈,而很多邮友受“变体”名气的迷惑,常常会上当受骗。当你遇上刷色不对头的邮票,一定要详加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一头跌人错色、漏色的漩涡,否则必中圈套无疑。

早年我国著名邮学家张赓伯先生,对变色有深刻的研究,现抄一段如下:

“余搜集所得之化学变色票,计有红色变紫红色、绿色变蓝色、绿色变黑色、桔黄色变赭色、深紫色变玫红色、紫色变粉紫色、蓝色变天蓝色、红色变豆沙色、赭色变橄绿色、桔黄色变正黄色。以上变色,大都均以碱性、酸性及硝类所变成。亦有以日光所晒成者。”褪墨水渍所用之药水及漂白粉亦可更改邮票刷色。”

我想一定对你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因我常常收到邮友来信,诉说高价购进这类变色票而大呼上当,不妨引以为戒。

四、褪色(FadingFngitiveColt)

邮票刷色由于长期收藏,受到外界的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原来的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减色,常见的褪色是“光照褪色”(Color FadebyExposure)。邮票受日光或其他光照而引起的褪色现象,主要是光线中的紫外线的作用,所以邮票、邮品长期放在写字台玻璃板下,或镜框中的邮品(如邮票公司陈列的样品),长期悬挂在光照处,都会引起褪色。

光照褪色的程度严重者,会变成无色,就变成废品,亦因紫外线有脱色(漂白)作用。老一辈人可能还记得,有一种阴丹士林蓝布,号称永不褪色,但穿久了肩部与背部也会泛红。一些红色的中药,如红色鸡冠花,在日光下曝晒过久,就变成丁白色鸡冠花了。

邮票在水中浸洗时间过久,或水温太高也会影响色泽。含油腻太脏的邮票,有时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如洗洁净),如加入过多也不好。

邮票褪色除外界因素外也有内在因素,如印刷时用的是易褪色的颜色(Fugitive Colours)印的,一旦放入水中浸洗时,即会褪色或完全洗去。据说专门调制这种不稳定颜色的油墨来印制邮票,带有防止洗去邮戳重复使用的用意。采用易褪色的不稳定油墨印制的邮票,有时在邮票年鉴上也加以附注,如1883— 1920年间英国用绿色印的邮票。

我国小龙邮票,刷色带有水溶性成份,遇水也会褪色。还有 1933—37年荷属东印度发行的一套邮票,是用粉面纸印的,下水会粉化而褪色。故这类邮票都不宜在水中浸洗。如欲除去信销票上的纸片,宜将邮票正面反放在玻璃板上,用湿毛巾复盖,令其徐徐渗入纸中,然后轻轻揭取。

邮票褪色的周期对于油墨的质量和色种有关,如稳定性高的油墨不易褪色,稳定性低的则易褪色;不同的颜色差异很大,如红色易褪,黄色较稳定,黑色则不会褪。目前在油墨中加入“防褪色剂”,可以保持邮票刷色不褪或少褪,能保管较长时间。

如果人为将邮票刷色消退,冒充“漏色”,则为伪品,毫无收藏意义了。不要把“褪色”误认为“漏色”,否则就会上当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3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6:43:45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七、异型齿,异式齿,异度齿,异径齿

 

邮票上的齿孔,除无齿时代(1840—1853),以及有齿时代(1854年后)出现的无齿票而外,是构成邮票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齿孔在邮学研究上也是一个重点,同一枚或同一套邮票,常因齿孔的变化而区分为不同品种,如普无号票就有10度与11度半齿;香港中华版票除粗齿外还有6种细齿,单列为一套。在鉴别真伪邮票上,齿孔常常是一个杀手锏,很多假票最容易从齿孔上露出马脚,所以对齿孔的研究历来都很重视。这一章就齿孔的“型、式、度、径”作一个综述。

齿孔的“型”是指孔齿与点线齿;齿孔的“式”是指孔齿的不同打法,如线式齿、梳式齿、棋盘式齿;齿孔的“度”是指齿孔有粗、细之别;齿孔的“径”是指孔齿的直径有大有小。

齿孔的型、式、度、径,是针对全张、方连、单枚上的齿孔横直相同者而言,如新中国改8为圆孔齿,改9为点线齿,是“型”的不同;普8的治金工人图8分面值者,有14度与12 1/2度齿,是“度”的不同;普13的8分票,既有梳式打孔,也有线式打孔,是“式”的不同。它们之间,是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出现,都是独立存在的两种规格。因之都不能说成是“异型齿”“异度齿”和“异式齿”。

如果在全张、方连、单枚邮票上,孔齿与点线横直并列;线式齿与梳式齿横直共存,横行与直行的齿度有两种不同规格;齿孔的孔径大小横直交叉,或平行垂直大小孔相间排列,这样一来,就构成了我要介绍的“异型齿”“异式齿”“异度齿”和“异径齿”了。

不异与异,这两种界线首先要区分清楚。

一、异型齿

邮票的齿孔,基本上有两大类型,一是常见的孔齿 (Perforation),在英国发明创用的齿孔就是这种,叫做“孔状接缝”,其特点是在齿槽处有一连串的小圆孔,是通过凿针对准下面孔槽将小纸屑凿去而形成。另一种叫点线齿(Roulette),或叫虚线齿,一时也简称“线齿”,齿槽处不形成孔,只在接缝处看见一道道直或弯曲的刀痕,叫做“压痕接缝”。

1854年首次在英国邮票上出现的是圆孔齿,有趣的是,点线齿也在1854年的南澳大利亚天鹅图邮票上出现,可说是一对双胞胎。圆孔齿的发明是在1847年,正式使用到邮票上为1854年,可见发明的新事物不一定立马被人们所接受。

另一种齿孔是利用缝纫机上的缝针将邮票纸穿孔,叫做“缝纫机齿孔”(Sewing—maehinaPerforation);另一种叫“针孔虚线齿”(PinRoulette)。故这两种齿可以分别归纳到孔齿或点线齿的类型中。

如果在一张(枚)邮票上,既有圆孔齿,又有点线齿共存,即横(直·)行为孔齿,直(横)行为点线齿,即构成了“异型齿”,表示的方法先横后直,如:“圆孔齿x点线齿”或“点线齿x圆孔齿”。在国外有之,在我国百城版中山像的 5元票上亦见之。其成因是印刷厂打孔设备有两种,为了赶印出厂,就将邮票同时在圆孔机与点线机上流水操作形成。百城印务局抗战时设在南平,内地设备简陋,也反映了异型齿是抗战时期印刷邮票的一个特点。

产生“异型齿”的条件,首先是印刷厂要有点线齿打孔机,同时采用“线式齿”(注意与“线齿”相区别)操作才会出现。故“梳式齿”与“棋盘式齿”就不可能产生“异型齿”。

孔齿有圆形、方形、菱形,点线齿有弧形、锯齿形、波纹形、蛇形等。两者相逢在一起,则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异型齿”。在国外也发现有方孔与圆孔并存,不同点线齿交叉出现,类型虽同,但形状不同,也是一种“异型齿”的表现形式。还有一种,横行为无齿,直行为点线齿,见于百城 50元票,也只好归人“异型齿”,即把无齿也看成是一种“型”,但必需与点线齿(或孔齿)相综合才能成立。

目前点线齿在邮票上已基本淘汰,故“异型齿”只能从早、中期邮票上领略其风采也。

二、异式齿

孔齿有圆形、方形、菱形;因后者极少见,故孔齿习指圆孔。百余年来,在圆孔的打孔技术上不断改进,最初是一行一行的凿孔,直行横行要分别操作,因凿孔针排成一长条,故称“线式齿”(LinePerforation),工效比较低,如 10x10二100枚的全长,要横排直排各打11次才能完成一大张邮票的打孔任务。后来加以改进,将凿针排成“梳子状”,凿打一次就可完成邮票三面的孑L,这种齿叫“梳式齿”(CombPerforation)。10x10:100枚的大张,打11次即完成,提高工效一倍,打出的孔较“线式齿”美观。近三四十年来,打孔方法更进一步,可以根据全张邮票大小与枚数,将针版横直交叉排成,形如棋盘一样,大张邮票一次即可打成,其工效比线式高20倍,比梳式高10倍,齿孔的整齐度比梳式更好。特别是用以凿打三角形、菱形等非矩形邮票尤为方便。

棋盘式齿也有人叫“封闭式齿”“方格式齿”或“全张式齿”(小全张、小型张也可称全张打孔)。我认为“棋盘式齿”最为形象化。这种齿式国外叫“HorronnPerforation'’,如直译应为“耙式齿”。Horroow是一种方形平田用的“耙”而名,故译成“耙式齿”当然十分贴切,但对我国来说,易误解为手持的钉耙,形状与梳类似,为了避免误解,译成或叫称“棋盘式齿”概念不会模糊。

如果在一张邮票上既有梳式齿又有线式齿同时出现,就形成了“异式齿”。但产生的机会极少,原因是本来打“梳式齿”的邮票,在质检时发现最后一行漏打,因只需补上一行齿就可,于是就放入线式齿孔机上补打一行弥补之,如中信版2元邮票就出现有这种“异式齿”。国外也偶有这个品种。我说极少,是因为异式齿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采用梳式打孔机打孔,并在最末一行漏打,再一是印刷厂同时备有线式打孔机,并用它来补打。否则,在漏打部份仍用梳式补打,就不会出现“异式齿”了。

“棋盘式齿”是一次完成,根本不可能出现“异式齿”现象,这是极少的又一个原因。

三、异度齿

凿孔机上的针板,由于排列有稀有密,于是出现“齿度”的不同差异。

点线齿习惯不量齿度(当然也有量的,如百城版的点线齿定为6 1/2度)。故“齿度”主要是指“孔齿”,并以“圆孔齿”为代表。

邮票的“齿度”(Profrao’ion)是指在2厘米(20毫米)长的距离内有多少个“齿”与“孔”而言,如数了之后有“齿”13个,“孔'13个,就叫13度齿。如数后齿13个,孑L 14个,即为 13‘/:度齿(其余类推)。

齿孔度大致从6,/:—16度,如以12 1/2,为中齿,则12 1/2,度以下者为“粗齿”,以10—1l 1/2度为代表;12 1/2度以上者为“细齿”,以13—14度为代表。齿度通常以半度为一单元,但也能精确量出,1/4度的差别。遇到不规则的齿度,邮票目录上只标出“有齿孔”而省略齿度。

一般说来,一张(枚)邮票上的齿度,无论是细齿或粗齿,横行与直行是一致的。如果横直的齿度不同,就叫做“异度齿”。

线式齿、梳式齿、棋盘式齿都会形成“异度齿”,但形成的方式不同。线式齿系印刷/‘·备有刁;同齿度的打孔机,同时加以利用,如横行在甲机上打孔,为11度,直行转入乙机上打孔,为12度,全张齿孔完成后即变成“异度齿”。梳式齿与棋盘式齿如出现”异度齿”,乃排列时横直采用不同齿度的排针所致。表现齿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1、P14 14‘(习称单式齿孔)

2、P11x10 11x10‘(习称复式齿孔)

当你查阅邮票目录时,如用第一法,即表示横直齿度相同;如为第二法,即横直齿度不同,即本文要介绍的”异度齿”了。

在新中国邮票中从1959年北京邮票厂成立后,异度齿很多,如J56《戒烟》为P11 1/2x11;T7《武术》为P11x11 1/2;也有——套邮票中出现两种异度齿,如编57—62《熊猫》既有 11 1/2x11,也有ll x11 1/2。凡是写在前面的表示横行齿度,后者表示直行齿度。

异度齿横直相差仅:1/2—1度者不明显,如相差在3—4度者则一看便知。

四、异径齿

圆形的孔齿是从1854年黑便士邮票开始,就独领了“孔齿”的天下,后来虽有其他孔齿创用,如保加利亚第一套欠资邮票是“菱形孔齿”(也叫钻石形孔齿),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有方形的齿孔,由于缺乏实用性,昙花一现耳。因之圆孔齿是有齿票中最基本的孔齿。

圆孔齿上“孔”,或大或小,称为“孔径”,大者叫大孔,小者曰小孔,当然是相比较而言。

大孔小孔的存在,常与齿度的差异并存,一般说来大孔齿度稀,小孔齿度密,但也有齿度相同或齿度接近出现大孔小孔者,如中信版五角票就如此,11度为小孔,11 1/2度为大孔,孔径大而圆,十分耀眼,这才足真正的大、小孔。

大孔小孔都是指一张(枚)邮票上横直的孔径相同者,如中信版五角票分大孔小孔。如果一张(枚)邮票出现现横直大孔小孔并存者,则称之为“异径齿”,我还没有亲眼见到过这种异径孔齿的邮票。但从资料中见有在,—行的齿孔中,大孔小孔相间排列,形式奇特,—个大孔一个小孔顺序换个相依,在墨西哥邮票上见之。另有一种是在单枚横行上,中间的齿孔大,两头的齿孔小,在澳大利亚邮票上有这个品种。我们把这两种大小孔并存的也叫“异径齿”,欣赏之,蛮令人人胜。

孔径大小,一般多随齿度的变化存在,但大部分所言的“粗齿”“细齿”,孔径并无变化,如凿针排列疏的,撕开后齿显得粗;排列密的,撕开后显得细,故鲜少测量孔径。如同一套或同一面值的票,分别有大孔小孑L者,最好收集方连。大孔小孔,主要指圆孔齿,但缝纫机凿的针眼,也有大有小,亦宜区别。如在一行齿孔中大小孔相问,一看就能辨别出来,亦需收集方连或双连,才易显现。

邮票上“孔径”的大小,集邮者一般多不注意,如果说齿度的变化可以帮助鉴别邮票的真伪,那么“孔径”的差异,想来对观察邮票的真假时加以对比,也会有助益的。这因为一切仿造的齿孔针与真正的齿孔针,直径(孔径)和间隔(卤度)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三
  4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猴票 帖子:6943 积分:76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5 8:39: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6:45:02 [只看该作者]

 

三十八、混合齿·复合齿·鸳鸯齿

我上次介绍“异型齿、异式齿、异度齿、异径齿”时,虽对不同的“异”做了较为明确的交待,但在行文之时,回避了“混合齿”、“复合齿”、“鸳鸯齿”三个术语在应用上的关系,感到对问题的阐述还不完善。除了“异式齿”“异径齿”用词单一外,其中“异型齿”“异度齿”的旧日用语,互为交叉,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较大的矛盾,这是邮学名词不统一的后遗症。

矛盾的焦点有二:

1、中文的混合齿、复合齿既可指“异型齿”,也可指“异度齿”;“鸳鸯齿”则为“异型齿”和“异度齿”的俗称。如此看来,三个术语都出现跨用现象。这是中文用语不统一的问题。

2、英文的几种用语在我国翻译时也很歧异,如Com· poundperforation被译成“混合齿”“复合齿”“异度齿”“鸳鸯齿”;MexeelPerforation译成“混合齿”;Compoundo{perfora— tionanaRoulette被译成“复合式的齿孔与线齿”“圆孔齿与点线齿相结合”,“圆孔点线复合齿”“MandarinDuckPerfora— tion即“鸳鸯齿”。以上是从四本中英文对照的集邮词书中胪列的。从英译中看第一个词几乎包揽了中文的各种用词,第二个词表示异度齿外,在释义上还另有所指,即齿孔打得有缺陷,发现后又重行补打者。“鸳鸯齿”这个俗称,可能是根据中文翻成英文的。

在读者对中、英文的这几种名词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我将手中备有的七种辞书,来做一次“文抄公”,分“混合齿”“复合齿”“鸳鸯齿”摘抄之,以供细细对照。

这七本书是:

(1)《邮学词典》孙君毅(1946年)

(2)《图解邮票辞典》晏星(1981年)

(3)《集邮图鉴》李雄、赵文义(1981年)

(4)《实用集邮辞典》吴风岗(1986年)

(5)《简明集邮词典》陈焕彪、翟宽(1987年)

(6)《集邮词典》流广实、邵林(1988年)

(7)《新编集邮辞典》翟宽(1991年)

一、混合齿

(1)混合齿Compound Perforalion

齿度不同票,如一边为11度,另一边则为12度半。 (指的是“异度齿”)

(2)混合齿孔(Mixed perforation)

邮票因打孑L操作错误,以致误打在背面,经发现后再予翻正重打者,其结果往往造成复齿,称为混合齿。(类似习称的“复齿”)

(3)混合齿孔(Mixedperforation)

齿打得有缺陷,需从背面补救和重打,结果常常形成复合齿孔。(解释与{2)同,但从背而补打)

(4)混合齿孔

在第一次凿孔时因有缺陷,又进行第二次打孔。结果孑L径和齿孑L度数有差异,这种现象称混合齿孔。(解释与 (2)(3)相同,但未指明补打是从正面还是背而。并指出孔径、齿度也有不同,可能补打时不是同一的凿孔机。)

(5)混合齿孔

即“复式齿孔。邮票的横边(即上、下边)与直边(即左、右边)齿孔的度数不同,或四边齿孔的度数各不相同。亦称“复合齿孔”。指的是“异度齿”)

(6)1、混合齿(Mixedperforation,CompoundPerforation)见“异度齿”。

2、异度齿(CompoundPerforation)

习称“混合齿”。指各边齿度不同的邮票。.多为横、直齿度不同。(直接用“异度齿”)

(7)混合齿

在一枚邮票上点线齿与圆孔齿同时出现,即通称的“圆孔点线复合齿。”(指“异型齿”)

原文之后是我添加的,综合七书八种说法,指“异度齿”为4、“复齿”为3、“异型齿”为1。

二、复合齿

(2)1、复合齿孔(CompoundPerforatjun)

在同一邮票上采用两种以上不同之齿度打孔者,称为复合齿孔。许多邮票之齿孔往往横直疏密不同,例如齿度为12 1/2x14者,通常前者指横齿孔,后者纵齿孔。(指“异度齿”)

2、复合式的齿孔与线齿(Compoundofperforationand Roulette)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非联邦鉴于纸张缺乏,为求经济实用,将邮票票幅尽量缩小,同时调整其打孔机上的齿针排列,使每两枚或三枚邮票中间少打一行或二行齿孔,而中间之分界改用线齿。如此,邮票如沿齿孔而撕开时,可得双连或三连之一组;如须撕成单枚时,则可沿线齿撕开。此种复合式的齿孔与线齿,于1912午在印度邮票亦有之。早在1899年,澳洲昆士兰有一种邮票,曾发现既有线齿又打孔齿之情形,此系特殊事例。(指“异型齿”,一般多为横、直不同型)。

(3)1、复合齿孔(Compundperforation)

指在一枚邮票上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齿孔度数。许多这种邮票横齿是一个度数,竖齿又是一种度数。(指“异度齿”)

2、圆孔齿与点线齿相结合(Compound ofPerforation& Roulette)

解释同(2)2.(从略)

(4)1、复式齿度

邮票上下两边同左右两边的齿孔度数不同,或邮票四边齿孔度数都不同,称复式齿度。(指“异度齿”)

2、圆孔点线复合齿

指在一枚邮票上,同时出现图形齿孔和点线齿孑L。我国称“鸳鸯齿”。(指“异型齿”)

(5)复式齿孔

又称“复合齿孔”,解释同(4)

(6)异型齿(Compound Roulette)

指各边齿孔形状不同的邮票,多为横、直异型。例如百城凹版5元,横行为圆孔齿、直行为虚线齿,可描述为

“圆孔齿12 1/2度x虚线齿”。(英文只用虚线齿,故亦可

指横直采用不同形状的虚线齿)。

(7)异型齿

即通称的混合齿孔

原文之后括弧内的说明是我加的,综合六书九种解释,指“异度齿”者为4,指“异型齿”者为5。

三、鸳鸯齿

(2)鸳鸯齿(Compouncl perforation)

鸳鸯齿(亦称复合齿),乃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齿度的打齿者。(指“异度齿”)

(4)鸳鸯齿

即“圆孔点线复合齿”。指(异型齿”)

(5)鸳鸯齿孔

邮票的横边与直边齿孔度数不同的。(指“异度齿”)

1、横直“异型齿”的俗称。

2、横直“异度齿”的俗称。

(7)鸳鸯齿孔

原词目为“圆孔点线复合齿”,俗称鸳鸯齿,又称混合齿。在一枚邮票上同时出现圆形孔齿和点线齿。(指“异型齿”)。

文末括弧内的说明是我补充的。综合五书六说,则“异度齿”与“异型齿”各占其三。

上面根据各书词目及释义分为混合齿、复合齿、鸳鸯齿三个栏目介绍,再根据其释义,分为异度齿、异型齿、重打齿三类,综合列下:

从上表的统计显示,各家所言行同、朽异,不仅初学者阅后莫衷——是,引起疑窦,即使所谓名集邮者读后也会堕入五里云中。这就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问题,特别是复杂的问题,只参考…本书是不足的,必须多找资料,对比各种说法,习·能引证后进行综合分析,在了解全貌后做出判断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统一的问题。

从以上的资料中,各家的论说与释义不尽相同,但可以找出两个基本词语,即英文的“Compund Perforation”“Mixed Perforation”;中文的“复合齿”“混合齿”。如何来统一才比较好,这里提出两个方案:

l、第一方案

“复合齿”与英文CompundPerforation对应,定为“异型齿”。

“混合齿”与英文Mixedperforation相对应,定为“异度齿”。

“鸳鸯齿”与英文CompoundofperforationandRnulette相对应,作为“异型齿”的俗称。

原混合齿解释为“重打齿”可否并入“复齿”(Doutl Perfo-ration)类中,因为这类现象多出现在早期采用单浅式凿孔机,其结构比较原始,容易在操作中出现缺陷,故而重行补 打。也有是在打孔时,向前推进失灵,只稍有移动,而凿针下落,也会在同一齿槽上打成双排齿孔。

第一方案的分类,很符合中国邮人的习惯,但与国际不同步,不接轨。

2、第二:方案

这个方案我以《集邮图鉴》为依据,因它是直接译自英国斯坦利·吉朋斯出版的《集邮名词图解》—书。

Compoundperforation译为“复合齿孔”,指邮票横、直齿度不同,即“异度齿”,亦可意泽成“异度卤孔”。

Mixed perforation译为“混合齿孔”,指齿孔打得有缺陷(如上移下移),需再补救和重打者,或意泽为“重打齿孔”

如果把圆孔齿代表雌性,虚线齿代表雄性,而齿度不同都属雌性,故将鸳鸯齿定为“异型齿”的俗称较为贴切。

现将两个方案比较如下表:

第一方案中异型齿重复,且不与国际接轨;第二方案不重复,并可与国际用法接轨,故采用第二方案来统—为佳。

第二方案中的重打齿与我们习指的“复齿”(DoullePer- foration)形式相似,但产生原因有别,重打齿是打齿有缺陷后再从背面补打纠正,是两道工序;“复齿”是在同一打孔上因故障产生的现象。

(全文完)

 回到顶部
总数 43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