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体票在专题邮集中的使用,FIP《专题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中有如下文字涉及:切合专题的珍罕邮品、或具有独特特征的印样、试样、变体票及类似邮品都可以提高展品的集邮水平,一般的变体票(如微小的变色)在展品中无大作用,并可能对专题的拓展产生不良效果。当变体票的信息不再切合专题,应当同时展出原票。由于上述文字讲得比较笼统,实不能涵盖变体票参展的具体使用范围,因而对变体邮品在专题的使用就存在不断探讨的必要。
笔者认为,变体票在专题邮集的应用,第一要巧妙。在1991年日本举办的世界邮展上,有一部获大金奖的专题邮集《鸟类》,在表现“鸟类必须保护”一节时,展示了巴西1968年发行的《国家博物馆150周年》纪念邮票的一组漏印变体,这组邮票有10多枚正票及变体票,依次排列,专题信息——巨鹰开头完整,逐渐暗淡模糊,最后消失,只余边框,从而很巧妙地表达了“鸟类如不予保护将逐渐消亡”。这一范例当时受到诸多国际邮评审员的赞赏,同时也被中国的专题爱好者广泛认知。
第二,变体票所含专题信息要真实。FIP《专题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中云:“邮品售出后的私人加印或加盖,不能作为专题信息。”
第三,要贴切。在专题邮集中,适当展示变体票是一箭双雕的事情。因为变体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一定的珍罕性,而且还能拓展正票中所无法提供的专题信息。因此在根据专题性质选择变体票时,一定要十分贴切,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一部著名的《汽车》专题的开头就用了一枚《汽车》倒印票,很合理地提供出了“这枚邮票可以说是我的象征,我带给社会的巨大变化是否也让这个世界翻了个身?”此用法贴切自然,让观众与评审员眼睛为之一亮。然而当变体票不切专题时,宜和正票一同展示。
以上是本人对于变体票在专题邮集中使用的理解,一孔之见,不当处敬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