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封片简论坛集邮收藏综合讨论区【集邮文献与文摘】--与中华集邮文献网合办 → 蜀陵邮文转载——学识与邮识


  共有565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蜀陵邮文转载——学识与邮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斌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111 积分:403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3/2/5 16:38:4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3/7 21:13:40 [显示全部帖子]

关于邮品的辨伪,那就需要具备更高深、更全面的学识。 赞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斌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111 积分:403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3/2/5 16:38:4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3/7 21:16:33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杨波在2004-3-7 0:09:10的发言:
刘老师关于学识与邮识的观点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有些评论可能过于苛刻了。比如,刘老师说:“竟添油加醋地说旧中国不仅不能造万吨轮,甚至连小一点的轮船也造不了,只能修理轮船。这样的“知识”介绍得越“丰富”,不就是对读者的误导越严重吗?”其实这并不是百科知识作者的“添油加醋”,他肯定是参考了某些文献写的。我就是学船的——船舶内燃机专业,20多年前,我的老师以及教科书都是这样说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中国造船史的研究起步很晚,不到30年,比较活跃的时期是近20年。中国的造船史,大家(包括造船界)都不太了解,所以,在1960年发行的特32邮票上出现标题上的错误应该可以理解。要让1960年的邮票设计者了解我们现在知道的中国造船的历史,这实在有点为难他了。刘老师列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的造船厂制造的4艘万吨轮,作为学术探讨,这可能还不是最早的万吨轮,有专家指出,早在公元1405-1433年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长达120-130米,已经达到万吨级了。 我的看法是,在学术研究(包括邮学研究)中,既要指出前人的错误,以免错误流传,又要尊重前人,尊重历史,要宽容大度。 因为涉及到自己的专业,所以我对造船史略知一二。至于刘老师文章中提到的汉字简体的流传历史、村与邨的区别、赫定的准确身份等问题,我是完全不懂的,就不敢随便乱说了。

杨老师:您是船舶专家啊!我想刘老师的意思是为了说明主题。我很赞成他的看法。 我总认为在这些方面就是太缺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