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封片简论坛集邮收藏综合讨论区【集邮文献与文摘】--与中华集邮文献网合办 → 郭润康老先生的《集邮传真》电子版!


  共有84555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郭润康老先生的《集邮传真》电子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邮痴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114 积分:7330 威望:20 精华:32 注册:2003/2/18 19:10:5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9/5 13:07:48 [只看该作者]

91.区票夺魁   自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于1982年成立以来,区票邮集多次参加了国际集邮展览。1984年得大银奖,1986年获镀金奖, 1988年上升为大镀金奖。1990年的伦敦国际邮展, 我国沈曾华同志参展的《华东人民邮政》的区票邮集,龙门一跃, 捧回来一个“金娃”──金奖。 1994年有韩城举行的1994世界邮展上再获金奖,并加特别奖,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成为我国集邮界一件大喜特喜的大事,值得我国集邮界的热烈祝贺。   “区票”得金奖虽是沈曾华同志的光荣,也是国家的荣誉, 更是“区票”的特荣。   “区票”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的统称,经历了二、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3个时期,是在烽火中诞生成长的, 堪称我国邮票中的瑰宝。沈曾华同志收藏的“区票”, 是数十年的心血结晶,都是在革命战争艰苦环境中、 出生入死的斗争中珍藏保管下来的珍贵的革命文物。   199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欣逢“区票”发行60周年, 当年8月份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此之前的5月份,这个月也是邮票诞生的月份, 是邮票150周年的生日。就在这个历史性的年份和月份里, 我国的“区票”远征欧洲,从邮票诞生地的英伦夺得金牌归来, 可说是集邮史上最大的佳话。   1990英伦国际邮展上我国“区票”首次脱颖而出, 标志着我国邮集邮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突破了3大关:一突破国际评审员的高傲关,由过去不被重视而获青睐, 提高“区票”在国际邮展上的知名度,可与泰山玉皇顶齐名,使“区票”屹立于世界邮林之中;其次, 过去国际邮展上夺大奖的大都是早期邮票,这次“区票”拨地而起, 突破了古典邮票之门;第三, 已往中国邮票虽多次在国际邮展中得高奖,但获得金牌的都是外国人,这次“叶落归根”,由中国人捧回, 可谓“实至名归”了。 92.汤老谢世   汤通庆先生是“我知己”,江苏丹阳人,1915年月22日生。他是新光老会员,1933年就加入该会。 1994年5月22日适逢汤老八十华诞,丹阳市邮电局、 丹阳市集邮协会特联合印制了“汤通庆八十寿辰暨集邮六十年纪念”封一枚,以表庆祝。 当时我收到这枚纪念封时,万分高兴,衷心祷告,祝他健康长寿。 近十年中我3次回到丹阳故里,都能相聚座谈、欢叙,并到他家中拜访。 不料时隔3个月,不幸的消息传来, 汤老不幸于1994年9月8日上午7时因患胃癌不治,与世长辞,哀哉!悲哉!新光老会员又少了一个。   抗日战争时期,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曾在丹阳领导过民主抗日救国运动。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陈毅同志曾于1937年5月27日住在访仙桥汤老家中,并为他题词:“青年时代的先锋, 先锋责任的完成,只有从斗争锻炼可以得到。”这一幅革命珍贵文物, 汤老已捐献给镇江市博物馆珍藏。 陈老总的亲笔题词可以从《陈毅同志诞生九十周年》纪念, 1991年8月26日丹阳市邮票公司印制的首日封上欣赏到。   解放后汤老历任丹阳工商联副主任、工业局副局长、 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等职,为革命工作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在集邮界他参加新光邮会比我早10载,那时我才刚刚集邮。他集邮60年, 藏品很丰富,中外兼集,他有一个专题“手”, 我知道后曾为他寄去不少有关以“手”为题材的外国邮票,以助他的雅兴。 他十分珍惜作为一名新光会员,十分爱护新光, 当新光邮票会在杭州举行庆祝成立65周年大庆时, 特邀约访仙桥另一位新光老会员刘生霖先生联袂专程赴杭参加庆典,并为我寄来纪念封。当镇江市、 丹阳市集邮协会成立时被选为理事,参加历届丹阳市举办的邮展,多次获奖。 他珍藏的解放区邮票,参加江苏省邮展并获奖, 因之亦为发展集邮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1994年是汤老80寿辰之期,也是他离开我们之年, 我远在黔中,只能遥望南天,临风寄意,杯酒酹地,以表哀思。 93.南明小组   “贵阳市南明区文化馆业余小组”,简称“南明集邮小组”, 是解放后贵阳市第一个集邮组织,也是当时国内不多的邮会之一。 回忆1961年春夏之交,我因在邮局购买纪特邮票时, 偶与党仁珊同志相遇,他当时在地质部的第五石油普查勘采大队工作, 从事石油普查。经互通姓名后结为邮友,过从甚密。 不久他介绍我认识许医农同志,我也介绍他认识李永季、陈世富、彭萍水诸邮友。 我还介绍他加入“无锡市崇安区工人俱乐部集邮组”。他因之提倡也成立集邮组织, 并敦促我写一篇邮文加以宣传, 我就以《邮票小谈》为题撰写了一篇投寄《贵州日报》发表,既有提倡集邮之意, 也为组织邮会造造舆论。于是我与党联袂前往市群众艺术馆联系,数度会见了李琦馆长, 他答复因该馆1963年度工作方针未定,暂不考虑扩大活动范围。 随后我俩又去南明区文化馆联系,找到赵述晋馆长, 当即介绍与陈俊瑚同志洽谈,表示可以接纳我们的建议,但需请示上级后才能定夺。 当我俩再次去馆中时,告之区委业已同意, 并要我们起草一个简章和设计组员登记表,同时馆方为了多听听意见, 曾邀请筑市集邮者举行一次座谈会,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成立集邮小组,可以团结大家, 促进集邮事业。经积极筹备,登记组员, 于是“南明集邮小组”就在1962年12月9日召开成立大会。出席成立大会的有文化馆赵馆长, 专职干部汤先明,市邮电局代表任寿安。 会上先由党仁珊报告筹备经过,汤先明宣读组员名单,赵馆长接着讲了话, 他希望集邮小组成立后,活动要经常化、多样化,并要求大家支持这个小组, 做出成绩,然后把经验介绍给县、区文化馆(站),使集邮之花在我省盛开, 看来赵馆长对小组的期望是远大的。任寿安也致了词, 希望集邮小组经常给邮局提建议,以便根据大家的需求向中国集邮公司组织邮票供应, 并希望对青少年集邮活动进行指导。最后通过简章, 并选出了组委会,至此“贵阳市南明区文化馆业余集邮小组”就呱呱坠地了。 94.南明活动   “南明集邮小组”初成立时只有组员11人,他们是郭润康、 党仁珊、许医农(女)、傅金昌、李永季、陈乃贤、朱鼎勋、孙启忠、 石湘勋、陈世富、彭萍水。在成立大会上选出了组长郭润康, 副组长党仁珊、傅金昌,并决定成立组员股、编辑股、 宣传股处理日常组务。随后陆续加入的组员有唐绍先、胡家燕、肖体义、张志禄、 曾昭涤、唐健民、乐景武、曹巽、钱育瑜、吴炳炎。 外县有修文的任尔勤(当时修文县划入贵阳市管辖),先后共22人。 不是组员的邮友也欢迎参加,如丁照临。根据简章规定, 凡愿意加入者需填写“组员登记表”,并需工作单位或有关组织盖公章证明, 再经文化馆审查同意即可加入为组员。   活动情况,开始第一年,每周活动一次,时间为星期天的下午, 一般活动2~3小时,采取自由参加的方式,多时十余人, 少者八九位,活动地点均在馆中,活动内容丰富,不拘形式, 有报导邮讯1交换邮品、观摩邮集、交流心得等。 举办集邮常识讲座也很受大家欢迎。 有一次我主讲了“明信片发行沿革、意义及如何分类”。在讲座后的座谈中,大家纷纷发言补充及质疑, 最有意义的是有人提议致函贵州省邮电管理局,建议发行《贵州风光》美术明信片。 党仁珊还搜集一些有关贵州风光的照片提供给管理局。旋接复函, 对我组的建议表示感谢并欣然接纳。《贵州风光》美术片在1950年出过一套, 但只有3枚,图案为“遵义会议会址”、“黄果树瀑布”、 “甲秀楼”(近期甲秀楼已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鹊楼等列为中国九大名楼)。 不久第二套《贵州风光》美术明集片发行了,全套10枚, 内容增多,甚受欢迎。我组组员李永季专门收集各地的“风光明信片”, 但需邮电部门发行的,称为“邮政明信片”认为是正宗的, 是制作极限明信片的最佳选择,目前如能集得用《贵州风光》第一、 二套制作的“黄果树极限片”、“遵义会议会址极限片”就很珍贵了。 95.南明邮刊   “南明集邮小组”诞生后,自然要出一份邮刊。 一个邮会如果没有会刊,就好象人无灵魂一样。出邮刊就得花钱,文化馆经费不多, 组员交纳会费一人一年才4角钱,所以只能油印了。   会刊名称,顺手拈来,取名《南明邮刊》, 从1963年1月创刊,每月1期,到8月份共出8期,8开小张。赵馆长擅长书法, 变就请他为《南明邮刊》题了刊名。综观8期邮刊,每期均属一个专号, 是各类邮刊中别开生面的编辑方法。 创刊号:“贵州专号”介绍贵州集邮活动。 第二期:“集邮心得专号”组员写的集邮体会。 第三期:“纪念戳章专号”。 第四期:“美术明信片专号”, 刊载全国各邮局发行的美术明信片。 第五期:“邮票专号”。 第六期:“集邮常识专号”。 第七期:“火花专号”介绍中外火花。 第八期:“集邮书刊专号”。   每次集稿前先确定“专号内容”,发动大家分头写稿, 初选后送文化馆审查,文化馆初审后再报区委宣传部审查,最后定稿刻印, 每期印120份,印刷费用均由馆中支付。在第九期集稿后, 因发生文化部对陕西《集邮参考资料》发出内部通报, 故对已出的8期《南明邮刊》全盘作了检查,虽未发现什么不当之处,但却因之而停刊, 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令人知道办刊之难也。   在出版工作中, 我们收到上海刘广实同志编著的《中国集邮书刊简目》,感到是一份极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性目录, 内容从1926年开始,截止1963年止,收录书籍、期刊、目录、簿册、副刊、 单式等。特加以翻印,于1964年8月发行,深受各方面重视。 96.五次邮展   “南明集邮小组”本着提倡集邮、宣传集邮的宗旨, 从1963年元旦到1969年国庆,为扩大集邮影响,配合时令、节日, 先后举办过5次邮展。   1.“美术明信片展览”。 1963年1月1日为庆祝元旦而举行,展品由李永季一人提供。党仁珊设计了一枚纪念戳, 戳为直长方形,22×51mm,题为“祖国风光──美术明信片展览”, 左上为垂柳,中心图仿甲秀楼,右下角有模拟齿孔, 好像是一枚风光邮票。   2.“农业邮票展览”。选用有表现农业(包括林、牧、副、 鱼)的邮票展出,是配合1963年4月21日“谷雨”节气举行, 响应党号召大抓农业而组织的和次邮展,意义极大。 刊用的纪念戳很简单,10个字“农业邮票展览,贵阳谷雨”, 用节气代表日期上戳的不多见。戳方形,23×22mm。   3.革命领袖邮票展览。 1963年7月1日为庆祝党的生日展出。邮票均为与马、恩、列、斯、毛相关的邮票。 是日并请市邮电局中山东路支局在展览会场设立服务台,出售马克思等纪念邮票, 供参观者选购,甚受欢迎,选购者踊跃。据邮局同志告之,收入之多, 出乎意料之外。纪念戳圆形,像一枚钉子戳。图案为地球, 两只手紧握红旗,旗上志有“全世界无产者无期联合起来”的口号,戳径3cm。 因图案复杂,不易木刻,就请《贵州日报》制成锌版。   4.“火花展览”。 1964年2月13日为欢度春节而筹备展出的,内容为中外火花。纪念戳上写“火柴贴画展览. 甲辰年春节”,图为燃烧,意为火花。戳大34×57mm。   5.“中国革命的道路邮票展览”。 为庆祝1964年10月1日建国15周年而举办。纪念戳图案绘有高山、青松、飞瀑、红日, 寓意深远。戳大39×61mm。同年11月《集邮》上刊出戳图。   展场均设在文化馆美术室,临街而立,面对闹市,不收门票, 在大幅横标的召引下,参观者众多,门庭若市。 展出天数按假期天数而定1~3天。 97.道路坎坷   我与党仁珊同志交友,如从1961年算起, 已经历了30多个寒暑。在集邮的道路上我们“南明集邮小组”22人中, 他是最为坎坷。   党君笔名“人山”,广西北流县人, 1958年考入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攻读。毕业后成为一个地质专家,来西南为国家找宝, 在云贵高原从事石油、铬、铂等矿产的普查勘探工作历20年, 走遍云岭和横断山脉以及哀牢山区。他现为地矿部石油地质高级工程师,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与天然地质》杂志编辑, 湖北江陵县集邮协会理事长、副会长,《郢都邮讯》顾问。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集邮, 后来爱好广泛,除邮票外,对图画明信片、火花、烟标、年历卡、像章、 参观券兼收并蓄,并重视集邮书刊剪报资料的积累,是一位精力充沛、 知识广博的“多产藏家”。他很热心社会公益,曾先后在贵阳、昆明、 北京、荆州、沙市等地展出其展品。 其中在荆州的“日本邮票火花展”轰动古城,讯传扶桑,为中日交流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1989年《世界体育挂历》更是流传千万家。海峡两岸恢复通信后, 又专攻台湾邮票,寄情祖国统一的心愿于方寸,赤心可鉴。当然, 他在集邮的征途中不是一帆风顺,“文化大革命”中坎坷频频,受尽折磨, 所幸大地春回心意暖,得重振旗鼓,努力进取,成绩斐然, 到1990年已藏有210年国家和地区的邮票近4万种, 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火花近7万枚,以及大批的年历卡、明信片、烟标、参观券等, 40年邮坛风雨,寓悠情于方寸,实在难能可贵。   荆州电视台傅桃生同志感党君之奇遇,欣然命笔, 写成《悠悠方寸情》一书,业于1990年12月由武汉出版社发行。 该书采用报告文学形式,全面介绍党君在集邮征途中不同凡响的经历, 以翔实的资料,凝炼的笔锋,生动地描述了人生的悲与欢,收集的苦与乐, 藏品的美与善,邮谊的诚与信,寓情、识于字里行间, 是一本宣传集邮、集花,给人知识与乐趣,催人奋进与求索的好书, 是一本对青少年有益的读物。 98.重建邮会   自1965年“南明集邮小组”受到政治气候的影响, 无形中停止活动,次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使富有教育意义的集邮文化活动,在“封资修”帽子的干扰下,遭到扼杀, 使我市集邮组织又空白了16年。1979年阎东魁先生来筑度暑, 又与原贵阳“南明集邮小组”会员相会,曾鼓励我们复会。大家都感到责任在肩, 有重新成立邮会的必要。1981年初夏,任尔勤、吴鸿钧、邵文水、 段宣杰等同志与我相商,倡议建立“贵阳集邮研究会”,于是邀约24位同好   于1981年5月31日在河滨公园茶室聚会,大家充分交换意见, 经过酝酿之后,为研究会搭起了架子,并向市委打报告。   7月初重庆赵恕中先生率重庆歌舞团来筑演出, 有机会在方老培基家中聚会,亦希望我们尽快把邮会组织起来,可以团结大家, 发挥集体力量推动集邮前进,在登记问题没有解决以前, 可以先用筹委会名义出现。   1981年7月26日在云岩二中召开会议, 推选出9名负责人。于是“贵阳集邮研究会(筹)”正式开锣了,并推我为会长, 定期集会,活动地点均借用云岩二中教室,由该校教师蔡正明负责布置。 建会一年多中,举办过集邮讲座4次,邮品拍卖4次, 有的会员将竞卖所得的40%或全部捐赠会中充经费。   1983年元月16日研究会正式成立,我辞去会长职务, 改选吴鸿钧为会长。1984年会长改推任尔勤担任。 参加的会员由最初的26人,到1983年6月底已达98人了。   1983年全国邮展时, 我会组织了《解放初期贵州地方加盖票》参加团体展出。从筹委会成立后,吴鸿钧、 任尔勤与我3人还为早日成立贵州省协会多次拜访贵州省邮电管理局提建议。   1985年7月28日聚会时,适逢研究会成立4周年, 全体摄影以留纪念。   1986年贵阳市职工集邮协会成立, 规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作为“贵阳集邮日”。我会的定期集会就并入在一起活动。 99.国庆邮展   1981年10月1日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周年, 国庆前的9月25日是鲁迅诞生100周年, 国庆后的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70周年。   贵阳集邮研究会(筹)刚刚成立就逢上3大节日, 决定在10月1~3日举办一次邮展,定名“国庆邮展”, 云岩二中特辟两个教室供展出,这是“文化大革命”之后贵阳第一次邮展。   这次邮展由会员25人提供展品,分大清、民国、解放区、 新中国及外邮5大部分,共展出150框,计有中外邮票5千余枚。 除3部专题外,展出建国以来发行的大部分邮票;早期票有大龙、小龙、 万寿等;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解放区票, 其中一枚苏皖区贴有代封票的实寄封,是国内现知仅有一个的珍品。   重庆市集邮协会罗华生同志特别寄来一部《名人签名邮票》, 其中有宋庆龄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邮票上的亲笔签名,有王光美、 夏衍的签名,还有许多国内著名运动员、电影艺术家、戏剧家、 书法家的签名,真乃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明信片、首日封、实寄封、 纪念邮戳、纪念卡亦有展出。为了普及集邮知识,还展出集邮文献, 有国内外的集邮书刊、杂志等。   “国庆邮展”得到贵州省邮电管理局的支持, 邮政处处长王常茂同志亲临指导,并嘱贵阳市邮票公司到会场设点出售纪特邮票, 吸引大批集邮爱好者前来参观、选购。有的观众留言说:“这次邮展, 展品丰富,参观后使人增加知识不少, 希望贵阳能经常举办这样的邮展。 ”连几十年已不集邮的“金竹邮票会”老会员谭敏余也慕名前来参观,并祝愿越办越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集邮活动。   我会“国庆邮展”还收到外地邮协、邮会寄来贺词, 有重庆市集邮协会的“邮坛先驱”,无锡孙君毅、窦连孙的“西南异彩”, 浙江俞炳森的“西南邮光”,昆明胡民选的“共研邮学”。展览会上还由金颀同志设计刻制3枚纪念图章供参观者盖留纪念。 100.贵阳邮刊   《贵阳邮刊》是“贵阳集邮研究会”的会刊, 于1981年11月12日创刊,截止1985年12月15日, 4年来共出48期后而停,因《贵州集邮》业于1983年6月发行, 以便集中力量办好《贵州集邮》。   《贵阳邮刊》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采取自刻、 自印的办法油印,由金颀、尹利年两人担任刻或印。我将稿件编好后就送他二人处。 其间也采用过打字印刷,有两期是在贵州大学印刷厂用胶印印的, 最后几期也利用电光誊写机制成蜡纸,文字仍需先写在白纸上,插图、 剪报可以利用原件,能保持原样不变。每期10~16页, 有时还附有省、市、基层邮协的活动资料。   《贵阳邮刊》创刊后,先后获得近百位的集邮爱好者大力支持,纷纷撰稿寄来,佳作纷陈。 如姚秋农的《纽约版二元中心倒印邮票见闻》,刘广实的《1923年贵阳借用票资料》, 史济宏的《试论费拉尔其人》, 金留的《水原邮展中的普通票》,谭裕祥的《谈专题集邮》,邮》, 郑德方的《解放前夕的防匪加盖和四川地方加盖人民邮政邮票》,赵人龙的《浅谈清代伦敦版蟠龙5分票》, 宾世岳的《联票趣谈》,俞鲁三的《论加盖邮票》,阿旺丹增的《藏历的由来》, 蓝为汉的《读纽约版二元中心倒印邮票的见闻后几个疑问》, 杨济中的《八卦的意义》和《太极的意义》,党仁珊的《故宫博物院明信片》, 王松盛的《贵州省生肖邮戳得天独厚》。连载的有胡民选、 赵恕中合写的《国内报刊集邮剪报目录》, 袁德元的《集邮目录索引》,史济宏的《有关约开商埠票参考资料三篇论文》。 贵州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雁翎之花》的脚本也登在第7期上,最后一期是47、48合刊, 共18页 ,内容是《鼠戳集锦》, 收集纪念邮戳和纪念图章207枚,其中只缺宁夏的,鼠是比较难设计的,因之加以汇编, 可供下一轮鼠年时的借鉴。


本人收集箭楼封、天坛封、彩陶压凸封、十七孔桥封、石舫片、玉琮片、玫瑰片、牡丹片的设计图稿、试印样张、各版版式封片、变体封片

联系方式:325608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振兴西路208号 杨伟

移动电话:13968810606
 回到顶部
总数 40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