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邮资封片简论坛  (http://cjyzfp.cn.cjl.ren/index.asp)
--  【组集之道】  (http://cjyzfp.cn.cjl.ren/list.asp?boardid=36)
----  [私人加印]片不是专题集邮展品的适用素  (http://cjyzfp.cn.cjl.ren/dispbbs.asp?boardid=36&id=1432)

--  作者:邮痴
--  发布时间:2003/9/5 12:50:21
--  [私人加印]片不是专题集邮展品的适用素
天津 李 明 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许多国家中都曾出现过利用从邮局购来的邮政用品(例如邮资明信片),再在其上由用户自行加印一些文字或图案,用作广告、宣传或其他目的(如通知)。由于这些信息除了沾了一个“印”字,从而有了一定的批量而外,它与在同一邮政用品上用户书写上去的文字或画上去的图画是一样的,这些对于专题集邮而言均属于无效信息。对此在《FIP专题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中有明文规定如下: “下列物品不适于展出: …… ——在邮政用品上的私人加印 (也被称之为“repiquages”) 因此,邮政用品上的“私人加印”不是专题集邮展品的适用素材,这一条是明确的! 与此同时,在《FIP专题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中,第4.2.1条指出: “评审专题知识及其相应的个人学习与研究要考虑到: …… ——素材的正确专题应用 ……。” 因此,参展者能否正确区分某一专题信息是邮政用品本身所固有的(即:邮政部门专用的、或采用的或附加上的或者经过邮政部门同意的),还是属于“私人加印”(即:邮政用品出售后由寄件人或收件人再加印或加盖上去的),就成为评审员在“知识、个人学习”上打分要考核的一项内容了。 参展者如何才能识别“私人加印”呢?这就要求参展者对专题集邮的适用素材,具体到这儿,就是对邮政用品的适用性要有“知识”,要了解其中的哪些属于“私人加印”。要达到此目标就只有通过学习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认真地参观高水平的竞赛性邮展(如全国邮展)才能慢慢地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才能有较深入的了解。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有一些已公认的“私人加印”,例如美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中期的一些“私人加印”的邮资明信片,就是应该特别避免使用的。对此,希望参展者不需存在任何侥幸心里(它们也不属于“边缘素材”)!如果,对一件邮政用品上的信息拿不准它是否是“私人加印”时,建议您:1、找这方面更有经验的邮友去讨教;2、暂时不要纳入您的展品以免可能遭到扣分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