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邮资封片简论坛 (http://cjyzfp.cn.cjl.ren/index.asp) -- 【组集之道】 (http://cjyzfp.cn.cjl.ren/list.asp?boardid=36) ---- 也来说龙(戳图全部配出) (http://cjyzfp.cn.cjl.ren/dispbbs.asp?boardid=36&id=3477) |
| -- 作者:东篱醉酒 -- 发布时间:2004/3/6 18:58:54 -- 也来说龙(戳图全部配出) 戳图1:清·北海九龙壁上的第八条龙,文字:汉隶“龙”,济南邮政局 从大量考古和文献资料证明,龙从产生到基本定形。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目前已知最早的龙纹是出土于内蒙古敖汗旗赵宝沟文化遗址中的陶尊,上绘有龙纹图案,距今约6700年。 戳图2:夏·“龙蛇”图,文字:现代书法家沙孟海草书“龙”(当今存世最大的“龙”字) 山东莱芜邮政局
商代妇好墓所出的卷体玉龙,其渊源应来自红山文化。商代龙纹主要见于玉器和青铜器中,有神秘的艺术效果,其制作较前代更为精细。 这时的“龙”大都有角,身上有龙纹,还给龙添上了足。这样,化合多种动物特征而又超越自然动物的龙降生了。 戳图见山东沂水龙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11 12:26:41编辑过]
|
| -- 作者:东篱醉酒 -- 发布时间:2004/3/6 21:55:26 -- 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在“龙”字的创造上,就是对原始时代流传下来的各种龙的图像的象形化,共有70余种之多,反映出商代龙纹图像的多样性。后人为了区别,有的叫夔,有的叫螭,有的叫虬,形成龙的家族。 戳图:西周·青铜器“龙纹” 文字: 山东大学教授蒋维崧先生所书甲骨文“龙” 启用局:山东淄川龙泉
在甲骨文之后,龙的造型还在不断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时期,龙的造型表现得非常生动活泼,玉器中的龙纹,其身体常扭动姿态、流畅自如并充满了活力,造型更加趋向精致明快。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动物类纹饰比较多,判断是否为龙纹的方法是:有瓶形角或其变体。
春秋时期出现了“翼龙”。春秋时期,齐、鲁是中国文化的中心。齐地近海,多“海上方士”,其言词夸诞,翼龙的造型之意匠,可能是他们创造出来的。
戳图:战国·“龙纹” 文字:毛泽东主席草书“龙” 启用局:山东泰安龙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11 12:33:19编辑过]
|
| -- 作者:东篱醉酒 -- 发布时间:2004/3/6 21:55:51 -- 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在“龙”字的创造上,就是对原始时代流传下来的各种龙的图像的象形化,共有70余种之多,反映出商代龙纹图像的多样性。后人为了区别,有的叫夔,有的叫螭,有的叫虬,形成龙的家族。 戳图:西周·青铜器“龙纹” 文字: 山东大学教授蒋维崧先生所书甲骨文“龙” 启用局:山东淄川龙泉
在甲骨文之后,龙的造型还在不断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时期,龙的造型表现得非常生动活泼,玉器中的龙纹,其身体常扭动姿态、流畅自如并充满了活力,造型更加趋向精致明快。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动物类纹饰比较多,判断是否为龙纹的方法是:有瓶形角或其变体。
春秋时期出现了“翼龙”。春秋时期,齐、鲁是中国文化的中心。齐地近海,多“海上方士”,其言词夸诞,翼龙的造型之意匠,可能是他们创造出来的。
戳图:战国·“龙纹” 文字:毛泽东主席草书“龙” 启用局:山东泰安龙潭
汉代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称作四灵,而龙是各种灵物之最。
汉代龙纹更加丰富多彩,龙纹装饰常见于墓室壁画、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错金器、铜器、漆器、玉器和丝织品中。 汉代龙纹分为两大类,兽体龙和蛇体龙,在不同的艺术品种中,龙的形象略有不同。汉瓦当上既有兽体龙也有蛇体龙,蛇体龙的腿与兽体龙无别、只不过将躯体拉长而已。 西汉的蛇体龙头部被着意刻画,龙头部的造型就是在西汉时其本定型的。后世的龙头再也没有突破这个格局。 西汉晚期,工艺家有了新的创意,一种驱干像猛兽的兽体龙纹在镜背花纹中出现了。在西汉晚期的四乳四兽镜中看到得兽体龙纹,使人耳目一新。 戳图:汉·“双龙”图 文字:唐·张旭草书“龙” 启用局:山东枣庄龙头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11 12:18:54编辑过]
|
| -- 作者:东篱醉酒 -- 发布时间:2004/3/6 21:56:07 -- 龙的造型在汉代基本定型,汉代龙形已经摆脱了装饰工艺的特点,而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朝气,整体形象更加威猛雄健,活灵活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较为盛行,这时期龙的造型也受到佛教思想、观念和佛教艺术的影响,形象多为瘦骨清象、清峻飘逸。 戳图:汉·画像石“青龙”(嘉样县武氏祠) 文字:汉·画像石汉隶“龙”(嘉样县武氏祠) 启用局:山东嘉祥卧龙山
龙翼多呈细长飘带形、四肢出现了飞舞飘扬的兽毛.颈后和背上出现了“焰环”,龙纹更显飞动和洒丽。 戳图:东晋·“龙纹” 文字:唐·孙过庭草书“龙”; 启用局:山东德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11 12:21:49编辑过]
|
| -- 作者:东篱醉酒 -- 发布时间:2004/3/6 21:56:32 -- 汉代还出现了画龙的专家,如梁朝大画家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成语便出于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龙都是神龙。龙角上端卷曲,下端增加结节,予以强化。
戳图:北魏·石刻“龙纹” 文字:清·邓石如小篆“龙”
启用局:山东东营龙居
龙腿却变细,小腿部分成为只包着鳞皮的鸟胫。
戳图:西魏·“龙纹” 文字:宋·米芾行书“龙”
启用局:山东滨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11 12:24:27编辑过]
|
| -- 作者:小月 -- 发布时间:2004/3/6 22:01:53 -- 好文!戳都是任怀平先生的大作了 |
| -- 作者:东篱醉酒 -- 发布时间:2004/3/6 22:31:09 -- 戳图随后配上,与邮文结合后才有意思 |
| -- 作者:陈斌 -- 发布时间:2004/3/7 21:09:23 -- 看来,马老对龙很有研究啊! |
| -- 作者:东篱醉酒 -- 发布时间:2004/3/9 7:52:08 -- 等着把图全部贴完了再说,呵呵! |
| -- 作者:邮痴 -- 发布时间:2004/3/10 11:02:20 -- 很翔实的资料,您也集龙? |